• 97阅读
  • 0回复

桑加特难民营 关存两难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8
第7版(国际·体育)
专栏:漫步地球村

桑加特难民营
关存两难间
本报驻法国记者 郑园园
  桑加特是法国北部濒临英吉利海峡的小镇,法国红十字会下属难民营所在地,离英法海底隧道入口处仅3公里。
  4、5月间,极右翼震撼了欧洲政坛后,桑加特这个地名,高频率地出现在新闻报道中。5月23日,法国内政部长萨科奇到桑加特难民营进行闪电式视察,他表达了关闭难民营的意向,但没有说何时、以何种方式关闭。这引起了人们对桑加特前途的种种猜测。
  说起这个难民营的由来,应追溯到1999年。1999年夏,约300名科索沃人来到法国北方的加来海峡省,露宿于加来市街心花园,引起当地居民不安。当年9月,红十字会在当地建立了一个临时难民营安置他们。加来市附近的小镇桑加特一个废弃仓库被征用,改建成临时难民营。难民营有5个足球场大小,最多能收容700名难民。
  难民营设立后备受指责,因为已有120个国家总计3.5万人绕道桑加特偷渡到了英国。他们主要是阿富汗人、伊朗人、叙利亚人,以及库尔德人和来自非洲国家的人。偷渡者向“蛇头”交纳约1000美元,经海路被运到欧洲。来自遥远异国的人们,登上欧洲大陆后,历经千辛万苦,长途跋涉来到桑加特难民营,歇歇脚,探探风,以便“再战”——穿越英法海底隧道,到英国去!几乎天天夜间都有上百人偷偷离开难民营,成群结队穿越田野来到海底隧道入口处,他们或是钻进隧道步行,或是悄悄搭乘货车。一次不成两次、三次,毫不气馁,反正有难民营作为进退之地。这些人在难民营里平均停留三周。旧的一批走了,新的一批又来了。现在,难民营已超负荷运转,收容了1300人,生活设施不敷使用;在年轻力壮的非法移民中,族群间打架捅刀子的事时有发生,红十字会痛感管理困难。
  自从有了难民营,桑加特镇的800居民就失去了安全感。难民们时常在小镇闲逛,小偷小摸者有之,打架斗殴者有之,对当地妇女动粗者亦有之。法国北方本是左派的大本营。可是,4月21日的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在桑加特,极右翼候选人勒庞的得票率最高。选民把票投给勒庞,其实是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请关闭难民营!
  英法海底隧道公司也强烈要求关闭难民营。深夜偷渡者严重影响运营安全。难民营设立后,已有12名偷渡者在隧道里丧生。前年7月,隧道公司花费数百万欧元在隧道内外安置高精确度的监视设备,围上铁丝网,增加保安与警犬,但仍未能遏制偷渡潮。
  难民营是英法两国近几年矛盾的焦点。英国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关闭难民营。在野的保守党就此事对政府发起攻击,认为布莱尔对移民“入侵”的态度不够强硬。不久前,有11人搭货车偷渡,在英国被捕,英国媒体掀起新一波攻击桑加特难民营的浪潮。布莱尔最近提高了调门,称英国不是偷渡者的乐土,并主张今后的难民政策同援助政策挂钩,即只有配合反对非法移民的第三世界国家才能得到援助。
  既然反对声浪高涨,为何不立即关闭?法国政府不敢贸然行动,因为这是一个涉及外交、政治、安全、人道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萨科奇在桑加特说:“关闭并不等于解决了难民问题,它可能会对加来地区的居民造成更多的骚扰。”难民营里的人听到关闭的传闻立即表示,他们倾家荡产来到欧洲,一无所有,哪怕游荡街头,露宿田野,也还要穿越隧道。23日,英国《卫报》报道说,法国关闭难民营的条件是把1300名难民全都送到英国去,从而引起英国舆论激愤。布莱尔政府立即出面否认,说还根本没有同法国政府谈判呢!法国舆论则要求英国反思难民收容政策,不要把脏水都泼向桑加特。英国的避难政策难道不是太宽松吗?非法移民在英国不但没有受到严格的监控,还容易找到工作,这才激起了“穿越隧道寻找黄金”的幻想。
  桑加特难民营,存废两难间!它是一面三棱镜,折射出欧洲在难民问题上的困境。在极右翼造成“政治地震”后,难民及非法移民问题已成为欧洲的重大挑战。桑加特,已经不是一个纯法国问题,也不仅仅是法英两国的问题,它涉及整个欧盟的移民和避难政策。解决桑加特难题,关键在于欧洲建立一体化的移民和避难政策,在于英国有一个同欧盟成员国一致的政策,也在于法国采取更有力的确保隧道安全的措施。当然,更深层的因素在于消除战乱与贫困。6月21日—22日欧盟峰会将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移民与难民问题已被列为主要议题。关于桑加特难民营,届时可能会有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
  (本报巴黎5月2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