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8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姜鹏武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在深刻阐述解放思想这一重大问题时,要求全党“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里所说的“三个解放出来”,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是其他两个“解放出来”的出发点和归宿。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个“解放出来”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规律,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把创新的理论融入新的实践,把我们的事业推向新的境界,必将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思想观念属于意识的范畴,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就起阻碍作用。观念、做法和体制,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是人们通过对客观实际的认识而形成的主观映象。如果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时期,但人们还仍然固守陈旧的观念、过时的做法、僵化的体制,就会阻碍社会的进步,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是这一理论品质的必然要求。人们已获得的正确思想观念、做法和体制,只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的认识,是在一定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认识,因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和有限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表明,只有在社会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过程,内在地要求人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创造新体制,使自己的观念、做法和体制随着对真理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作茧自缚,故步自封,窒息真理的发展。
  “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的立足点是丰富多彩的实践。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例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有新的突破,规范、统一、有序的全国大市场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的经济技术竞争和合作机制、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习惯性思维方式等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与时俱进,增强创新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党的事业就能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保持勃勃生机,兴旺发达;反之,就会遭受挫折和损失。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而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