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从一个民工救人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9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从一个民工救人说起
王建平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民工?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北京一位八旬老人过马路时被车撞伤,肇事司机把老人抱上车说是去医院,却把车开到一条偏僻小路上,扔下老人后溜走。老人在夜幕里拖着伤腿爬行,朝过往车辆大声呼救却无济于事。这时,一位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停下来询问,先给老人的家人打电话,随后又拦了一辆面包车将老人送到医院。由于抢救及时,老人保住了腿,救人的小伙子却悄然离去。老人的亲属在忙乱中只问出好心人叫孙天丛,是河南来的民工,却忘了问他住在哪里,无法表示感谢。这件事被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报道之后,《大河报》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北京某工地找到了这个民工。原来,做这样的好事对他来说已不止一次,他还冒险救起过一位落水的老太太。对此,他憨厚地说:“咱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咱自己是好人。”
  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难能可贵。做这件事情除了耽误时间和精力之外,有时还容易遭到误解。生活里就发生过在车祸中帮助别人反而被人误解的事。孙天丛是民工,尤其容易遭到误解,但是他为了救老人,把这些都置之度外,你说感人不感人呢?
  类似故事当然不止这一个。
  民工,是我国社会群体中一支独特而又庞大的队伍。这支队伍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也为方便市民生活发挥了很大作用。今年春节期间,民工回家了,许多城里人发现,孩子没人带,早点没着落,废品没人收。许多城里人都盼着民工快些回来。在这样的时候,大家是不是都思考过对民工应该抱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新闻界曾报道过,有的城里人支持在自己家做劳务的民工学习文化,帮助他们成才。然而,也有令人遗憾的情况发生。比如,今年春节刚过,某市一个住宅小区就贴出了一张告示:“民工逐渐回潮,希望广大居民提高警惕……”还有人说,民工抢了城里人的就业岗位,等等。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是,许多民工承担着脏、累、重、险的工作。绝大多数民工诚实本分,遵纪守法,不少人用良好道德展示人生本色,演绎人间真情,孙天丛的行为就是例证。城里人应该虚心学习民工身上那些优秀的东西。
  民工群体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民工到城里打工,人生地不熟,困难不小,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帮助和支持,而不应抱有偏见,漠视他们的困难,歧视他们的人格。城里人要以宽容和友好态度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当然,对民工也要加强管理、规范和引导。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委几年前就已开始举办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优秀青年评选活动,营造关爱民工的良好氛围。有的城市对评选出的优秀外来民工,给予各种奖励,在完善管理机制上下功夫,使民工感到了温暖,看到了希望。我们希望全社会都作出这样的努力。
  倡导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社会风尚,不妨从关爱民工、尊重民工开始,笑迎从农村走出来的兄弟姐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