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建设都市新农村的重要一课 ——上海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7-01
第4版(要闻)
专栏:“三个代表”在基层

建设都市新农村的重要一课
——上海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 吕网大
  提起上海农村,总有“大城市小郊区”一说。虽然在上海的GDP中,第一产业只占到1%,但在上海市委的全市这一盘棋上,农村工作依然占据很重的分量。上海市委明确郊区的发展目标:市场化、城市化、现代化。经过两个冬春的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上海郊区14个区县的7万多名学教对象通过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照上海市委提出的目标,极大地振奋了精神。一年多的学教活动,使基层干部上好了这重要的一课,坚定了带领农村群众建设好大都市新农村的信心。
  深入群众,虚心听取各种意见
  上海市委在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为了找准目前上海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农村基层干部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各村镇创造了许多听取群众意见的好形式,如浦东的“三访三问”、嘉定的“心连心”活动、奉贤的“群众工作下乡员”制度等。
  他们强调一个“广”字,全郊区共召开座谈会2万多个,个别访谈20多万人次,各级干部走访农户29万户次。重点听取老党员、老干部、专业户、困难户的意见,力求把问题找得更准,把原因剖析得更深。同时还做到一个“诚”字,真心诚意听意见,让群众掏出心里话。嘉定华亭镇联华村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村粮食免费供应,液化气免费发放,有线电视免费安装,但群众仍有意见。村党总支书记周根兴逐户走访了村民。原来,现在许多村民和村干部上班在厂里,回家住镇上,而老的小的则留在村里,遇到困难也没人理,群众心里有气。于是,他提议村干部开展“月末走访”活动,手拿“民情日记”,挨家挨户走访群众,让群众提意见,村里拿解决办法,他们的诚意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转变作风,为民多办实事
  一些基层干部过去总认为,自己长期生活在农民之中,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不存在脱离群众的问题。在学教活动中,群众反映“中央领导(在电视里)天天见,而村里干部看不见,进进出出一溜烟”,这些尖锐的意见使村干部认识到,“身在农村,并不等于心系农民”。宝山区顾村镇有位村主任,曾因对群众态度生硬而在前年村委会选举时落选,学教活动中,他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作风有了明显改进。去年12月镇人大代表选举,他以高票当选。
  根据上海郊区发展的不同情况,着重解决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新问题和农民迫切希望办的实事。浦东新区领导根据群众意见,切实解决浦东开发中影响“三农”的遗留问题;各区县为方便群众生活,共修筑道路2400多公里,维修危桥600多座,有2043个村完成了电网改造,936个村完成了水网改造,1207个村接通了有线电视。通过成立劳动力管理委员会、进行职业培训、政府与企业签约等措施,去年郊区农村已为数万名富余劳动力安排了非农就业岗位。
  联系实际,促进经济发展
  学教活动中,上海农村各级干部联系上海郊区实际,进一步明确了上海郊区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意识更加强烈。2001年郊区财政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30%去年郊区农民年人均收入5850元,比上年增加5.1%。
  远郊金山朱泾镇东方红村是个穷村。这里的村干部认识到,“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有路”。他们依靠本村在外发展的各类人才,组织开展“伸出你的手,振兴我的家”主题活动,签约引进企业,全部投产后,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还可为1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奉贤、嘉定、金山等区积极推行“万家富”、“家家富”工程,通过引进和推广农良种、提供市场信息、进行政策扶持,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指导农民种植,帮助农民销售,解决了农民在调整结构中因循守旧不想干、怕担风险不敢干、缺乏本领不会干的问题。金山区70%的村干部带头种养管棚,带动了广大农户,全区“家家富”工程首批管棚种植的4000多亩西甜瓜、草莓、蔬菜等,亩均产值6000多元,比常规作物高出10倍多,全年增收1000多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