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和谐的社会——日本考察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7-01
第3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和谐的社会
——日本考察印象
本报记者 裴智勇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应日本国际协力集团(JICA)邀请,中国青年考察团100人于5月22日至6月13日访问了日本。那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的相互和谐交融发展,是这次考察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人与人的和谐首先表现在礼仪。日本人很讲究礼仪,见面说早上好或下午好,还要鞠个躬,熟人、生人莫不如此。其次是乐于助人。譬如在东京问路,日本人会热情地给你指引。一次,记者在电车山手线驹入站下车换地铁,走了300米,进入一山手线的车站口,误认为是地铁站,问一女士,她听明白后,把记者领出山手线车站直到地铁车站。当她在前面领路时,记者发现她的腿脚有些不灵便,心里甚是感动。还有几次问路经历,东京大学的学生、商店的店员都热情地指路。
  人与社会的和谐直观地表现为良好的秩序,特别是交通。东京的交通由地铁、电车、马路构成一张网,在复杂的交通线上,很少见到警察。红绿灯得到绝对的遵守。更令人惊奇的是,高速电车在鳞次栉比的楼群中穿行,有时你会抬头看到电车猛地从高楼里穿出来,有了对秩序的信赖,你不会担心电车会冲出轨道,掉在头上或撞进居民家里。秩序保证了速度,从成田机场往东京市内走,汽车在高速路上疾行几乎没有停留、放慢过。这种有条不紊的秩序,来自日常生活中人们强烈的时间观念和对规则的自觉服从。
  记者所在的分团考察重点是地域振兴。日本人的信念是“让每一片国土都变得美丽而繁华”。但日本的发展观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而是地方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人的素质的综合发展。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无论在东京还是富山,在这个科技发达国家的城乡穿行,随处可见蓝天、碧树、绿草,日本海和太平洋的深湛和广阔更令人心旷神怡。在富山,城里和乡下老百姓住的都是一幢幢独立的两三层高的房舍。在富山海拔3000多米的立山,我们还和安详生活的雷鸟合影。
  在日本,还能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丰田汽车、索尼电器等高科技产品已融入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富山接待记者的民宿主人增田浩之自称是“穷人”,家里有现代的家电设备,还有洗碗机,夫妻俩每人一辆汽车。他们说,“没有车,我们无法生活。”就在这个现代装备的家庭里,妻子增田里惠已有8年没上班,在家专门照顾小孩,过典型的“相夫教子”生活。他的邻居坂先生家以及社区里其他的家庭也一样,过的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生活。而在利贺村,二十七八岁的青年在外面读完大学后,回来务农或兼职务农,他们给我们表演了有800年历史的舞蹈;在井波町,年轻人有专门从事传统木雕的,而且艺术水准不低。
  在社会和谐进步的同时,日本也遇到了问题:譬如人口老龄化问题、自杀问题、青少年教育等。日本朋友直言不讳地跟我们探讨这些问题,表现出很强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如考察团甫抵机场,陪同的小川女士见面就说:“日本经常发生地震,大家不要惊慌,我和您们在一起。”导游小玉也给大家介绍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后来在和日本百姓交往时也经常能听到这类话题。而给我们讲课的教授石原享一则对一些日本青年不喜欢自然科学感到忧虑,认为这会影响到日本未来的科技创新。
  记者认为,不同国家和社会面临的问题有时候是一样的,因为人类的基本需求相同。中国和日本是近邻,在建设各自国家和克服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问题时,彼此可以学习借鉴一些好的做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