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事故缘何频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7-01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事故缘何频生
本报记者 冉永平
  最近,记者随国务院安全生产检查组赴陕西一些生产火药、炸药以及军工产品的高危企业检查,对出现安全事故的一些原因进行了探究。
  重形式——表面文章贻害多
  “如果说我们对安全不重视真是冤枉,我们是逢会必讲安全。”某军工研究所所长向检查组汇报时这样说。
  他的话也不错。从这次检查的企业看,由于本身都是“坐在火药桶”上,危险性极高,因此,对安全还是重视的。
  不仅企业重视,政府也不能说不重视。我们在一家生产炸药的民爆企业了解到,从今年3月到5月,两个月里各类安全检查包括市里的、省里的、公安的、消防的、行业的就来了9次,差不多一个星期一次。
  重视当然是好事。但关键还要看怎么重视。是流于形式,还是真正落到实处?
  从检查的情况看,重形式的现象并不鲜见。
  某军工企业,规章制度仍然沿用的是1991年的。11年过去了,规章制度却以不变应万变;某军工企业甚至把安全规范指标印错了;检查组查阅某生产火、炸药军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发现,该企业虽然声称“安全第一”、“安全为本”,但企业对于迟到早退的员工,课以重罚——下岗。而对严重违章操作,甚至对已经构成事故的,仅有经济处罚,而且罚款仅几十元,最多一二百元(该企业2001年发生了3次事故,其中一次死亡13人)。
  抓安全走形式的现象并非个别,如果仅靠营造声势,难以消除安全隐患。
  存侥幸——事故早晚会找你
  “我们这个厂,从建厂到现在,没有出过一起死亡事故,我向各级领导保证,我们今后绝不出事故。”某生产炸药的民爆企业的负责人这样对检查组做最后陈述。
  这个企业安全生产真的无懈可击吗?检查组的结论刚好相反,这个企业没有出事故纯属侥幸。一个事例足以说明这个结论。检查组在该企业的一个TNT烈性炸药加工车间的大门上发现,TNT的粉尘竟然达到几毫米之厚!
  存有侥幸心理的不只这个企业一家。
  检查组在某军工企业随意选择了一个灭火器,一看是1993年的产品,早已失效。现场试验,果然根本不能使用。再试验了两个,又有一个不能用。三个灭火器两个不能用,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可想而知;那家30年没有死亡事故的企业,有一套雨淋装置,一旦发生火灾,启动后可以灭火、降温,防止发生爆炸。按规定,雨淋装置要定期维护并启动一次,检查是否有效。而这个企业的这套装置至少两年没有启动过。询问有关人员,回答是开关有问题,一旦开了就关不上,所以索性不开。
  侥幸心理使得本来应该有的演习、出事故后如何逃生、抢救的应急预案在企业里几乎是空白。唯一的一家做了应急预案的企业,预案也仅仅只有一页纸。某军工矿山,今年4月发生井下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本来只有3人中毒,但由于没有应急预案,抢救工作混乱不堪。结果,不仅3个人没有获救,反而又搭上了9条救人者的生命,使遇难人数扩大到12人。
  轻本质——根本问题难解决
  “各级领导是重视安全的,但是安全意识到基层,到班组就衰减了。因此关键是一线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检查中一些企业负责人这样讲。
  一线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容易违章操作,违章操作容易导致事故,这是有逻辑关系的。的确,检查中发现,职工的素质、职工的安全意识不能说没有问题。
  在某军工企业,检查组随机询问一位从事高能炸药生产的职工,他手里的产品对什么条件敏感。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如此高危岗位上的职工竟然答不上来;在某150吨级的炸药仓库的地面上,检查组居然发现了烟头。
  这些当然都是事故的隐患。但是,是不是由于多数事故是违规操作引起,我们就把事故责任全部归结为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强?
  在某炸药生产企业的装药车间,检查组发现,由于工艺设备落后,全靠手工操作,职工很密集地挤在一起,一旦有人违规出了事故,旁边的人同样要跟着遭殃。而且,该企业采取记件工资很容易诱发疲劳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管理者的疏忽和落后的生产方式为生产者布下了隐患。
  检查组还发现,由于一些企业生产任务饱满,职工不得不加班加点,一些工人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工人疲劳操作比较普遍。某企业去年底的一次死亡13人的特大恶性事故,与任务紧、职工疲劳操作不无关系。
  如果我们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发生矛盾时每次都毫不犹豫地牺牲后者,如果我们的企业仅仅重视技术改造而完全忽略了安全改造,如果这个企业拥有的还是五六十年代的老旧设备、陈旧规程,那么这个企业的安全隐患就绝不仅仅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问题。本质安全不提高,隐患是难以根本解决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