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科技潮涌给水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7-01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今日军营巡礼

科技潮涌给水团
李杰伟 郝瑞民
  大漠戈壁上,乱石荒滩中,只要存在可合理开采的地下水,北京军区某给水团官兵就能快速立塔打井、引水成渠。这在10年前对他们来说或许还是一个神话,可如今,随着该团“科技兴训、科技兴装”的不断深入,神话变成了现实。
  盛夏,我们走近了驻扎在塞外荒原、名誉全国的该给水工程团,走近了“模范团长”李国安和他带领的全团官兵。走近他们,处处感受到新鲜的气息和奋发昂扬的精神。
  (一)
10年前,该团只有几部建团时装备的陈旧钻机,打井施工时,转一次场需要十几辆运输车,立一次塔需要半个多月时间,找水的仪器和方式更为落后,打成一口井,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远远解决不了北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吃水、用水问题,也更达不到野战给水的需要。为了尽快改变装备和技术落后的现状,他们一边立足现有装备进行革新改装、科学训练,一边积极向上级申请支持,多方筹资,经过努力,较好地解决了引装购装的资金难题。从1996年开始,团长李国安就先后10余次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到美国、法国、德国等国进行钻机设备考察,并陆续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探找水和打井设备10余部,运输车辆数十台,还装备了国内和军内最先进的多功能、一体化的水源侦察车、测井车,完全实现了主要装备由散装到车载化的转变,大大增强了部队机动反应和快速成井的能力。
  (二)
  为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野战给水保障的需要,该团以提高战斗力为标准,以实现“拉得出、供得上、完得成、打得赢”为目标,不断强化和提高官兵科技素质和专业技能。他们成立了高科技学习训练领导小组,还自筹资金为每个连队和机关股室配置了微机,建成局域网,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网络资源共享。为满足官兵求知成才的愿望,结合官兵需求和专业训练,他们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训练模拟器,建成了多功能学习厅。他们还主动与南京理工大学、徐州工程兵指挥学院等军事院校联系,投资70多万元建立了函授站,开设了野战给水、部队管理、机械维修、办公自动化等专业的函授班。去年,他们还组织两批考察培训团深入撒哈拉沙漠腹地和西亚、北非等地进行考察培训,成为国内沙化治理及生态建设的一支生力军。目前,该团拥有近百名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30%的官兵拥有本科以上学历,39%的官兵达到了大专文化水平,86%以上的官兵掌握了2-3项专业和实用技能。科技训练中,不仅涌现了大批“小改革”、“小发明”、“小革新”、“科技练兵之星”,而且每年都有大量的专业学术论文在国内外报纸杂志上发表和转载。据统计,他们已先后有百余篇论文和数十项革新成果在军内外荣获大奖。
  (三)
  随着“科技兴训、科技促训”活动在该团的深入开展,该团野战给水能力比过去提高近10倍,已达到了方圆百公里48小时能快速成井的能力。去年8月,该团首次参加野战给水保障军事演习,仅用35小时就在戈壁荒滩上打出一眼深54米、日出水量107立方米的优质供水井,铺设引水管线1000多米,及时高效地保障了参演部队的吃、用水。去年6月,该团在北京西山某地处复杂山体隆起部的重要地域,首次运用全部进口先进设备,在较短时间内,就熟练打出一眼1580米深井,标志着我军已掌握运用世界最先进设备进行深井硬岩快速成井的技术。10多年来,该团官兵在“模范团长”李国安的带领下,转战大漠戈壁、草原山地、林海雪原,足迹踏遍近半国土,先后完成了28400平方公里的“西部水文地质普查”、“张家口抗震救灾扶贫百眼井”、“大青山生态绿化供水”等工程,参加了内蒙古扶贫攻坚的“380”工程,以及正在实施的解决内蒙古中部地区人畜饮水难的“温暖”工程,共为军地成功打井近600眼。在完成这些工程任务中,他们首次应用硬岩千米地下找水方法获得成功,开创了征服玄武岩深层空溶洞、干裂隙快速成井取水的先例,创造了潜孔锤技术快速开凿基岩深井的新纪录,实现了北纬42度以上高寒地区冬季打井零的突破,并填补了我军在漂砾地层运用孔内爆破成井的空白,多项工程获得了国家和全军科技进步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