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从另一视角看储蓄突破八万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7-01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热点聚焦

从另一视角看储蓄突破八万亿
吕炜
  日前,央行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5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8万亿元。从去年8月末突破7万亿元到现在只有9个月时间,存款增速明显加快。
  需求约束下的“过剩”使得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消费扩张的内在动力却明显不足。这种状态反映到储蓄存款上,就是在储蓄存款增速从1994年的41.5%回落到2000年的7.9%以后,2001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当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14.7%,进入2002年再次提速,1-5月各月月末同比增速分别为12.6%、16%、15.2%、16.2%、17.6%。
  在实现均衡的过程中,储蓄增长过快的发生可能会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分配比例不当,因消费动力不足或储蓄意愿强烈而形成过多储蓄;二是储蓄-投资的转化渠道不畅,因缺乏投资动力而形成投资不足。这两种情况的分别或同时出现都会导致经济增长失速、市场不稳和萎缩。
  然而,在一个储蓄率已经很高的国家里,在一个大多数人刚刚摆脱温饱约束、小部分人至今仍处在贫困线以下的国情下,在一个供给短缺才基本过去、明显通货膨胀预期并不存在的经济运行环境中,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花钱、反而拼命攒钱?这一现象存在的本身预示着在“储蓄”这一经济变量里面,还潜伏着制约经济增长的特殊的体制性因素,不能简单地用市场体制的一般性原理进行解释。
  这样的特殊性是与我们仍然处在转轨过程中相联系的。与过去的储蓄存款增长相比,这一轮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增存款的结构上,即在总量增长的背后,定期与活期存款的比例变化很大。2001年全年新增存款中,定期存款占56.1%,比上年末上升29.8个百分点;今年1-3月新增存款中,定期存款占到66.3%,比上年末上升10.2个百分点。显然,新增存款中定期存款比重的大幅度上升,既不能简单地用股市不好而产生的避险动机来解释,也不能面对连续8次降息后的利率水平用获利动机来解释,而只能用对未来支出预期不佳所强化的预防动机来解释。人民银行去年第四季度的问卷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判断:在居民存款动机中,教育支出、养老支出和买房、装修支出列前三位,其中选择“攒教育费”的储户比重达到19%,选择“积攒养老费用”的储户比重为13%。储蓄过快增长与消费需求不足是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各行业竞争加剧等政策推进直接相关的,因此,定期存款增加在表明存款稳定性增强的同时,也反映出经济运行活力不够、预期不佳、储蓄沉淀过死的问题。
  针对1998年以来的经济运行变化,我们已连续第五年实施包括积极财政政策在内的扩大内需的方针,但从今年的情况看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8.4%,增幅回落1.9个百分点。投资方面,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1.6%,而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综合测算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1.3%,表明以发行国债吸纳过多储蓄以期疏导储蓄-投资机制、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操作已没有太大的空间。而从其他类型投资来看,一季度集体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2.6%,个体经济投资同比增长9.1%,非国有投资的增速明显慢于储蓄的增长。这种情况使8万亿储蓄背后潜藏着很大的隐忧,因为如果巨额的储蓄沉淀不能有效地向消费分流、不能有效地向投资转化,整个国民产出流就会萎缩,从而导致GDP失速和持续增长的不可维持。
  对于8万亿储蓄存款,我们不能局限于股市好坏、收入增加等外部短期因素的解释,更不能继续用传统的分析逻辑去解释,而应该从目前转轨体制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层次去判断,认识到这一形势的严峻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