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阅读
  • 0回复

跨越百年的巨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8-30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作家论苑

跨越百年的巨响
孙为刚
  “轰!”2003年5月1日,位于归岱山上的烟台东炮台公园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巨响。这是安装在东炮台上的克虏伯大炮发出的怒吼。其实,这惊天动地的巨响本该在一百年前响起,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大炮自安装之日就没有响过。
  这是一声推迟了整整百年的巨响。
  这巨响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振奋,这巨响让今天的人们沉思良久。
  烟台地处黄海之滨,岸壁峻峭,岛屿众多,扼守京津门户,历来为海防重地。光绪二年(1876年),满清政府在市区通伸岗建炮台一座,名曰西炮台。十五年之后,光绪十七年,与通伸岗遥遥相对的东海岸峭壁之上,人欢马叫,锤钎叮当,大清帝国的军士和民工们又修建了烟台东炮台。据史料记载,修建东炮台共耗银一百万两,而其后修建的烟台海军学堂耗银不过四万两。因此,即使在今天看来,这座一百年前的海岸炮台依然气势不凡。指挥所宽敞坚固,藏兵洞隐蔽顺畅,交通壕通行无阻,弹药库设计合理。为加强炮台威力,国力虽然空虚的清政府仍然花费大量白银向德国的克虏伯公司订购了一批威力强大的克虏伯大炮。1894年,五门崭新的克虏伯大炮安装在刚刚落成的烟台东炮台上。高高昂起的炮口指向辽阔的海面,威武雄壮的炮身在阳光下闪着寒光,错落有致的炮位构成了强大的交叉火力。这阵势足以让守卫者自豪,令入侵者胆寒。
  地势险要的炮台,堪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炮,耗银百万两的东炮台很是让北洋大臣李鸿章自豪了一阵子。因为东炮台的建设凝聚了这位北洋大臣的诸多心血。李鸿章生前四次来过烟台,除了一次是来签订《烟台条约》之外,其余三次皆为东炮台而来。
  1894年4月,李鸿章在众多随员的陪同下,乘军舰从天津出发,一路浩浩荡荡,4月20日抵达烟台。中堂大人自东炮台山下的海军码头离舰登陆,威严的东炮台军旗猎猎,军乐声声,平日里难得升起的“帅”字大旗高高飘扬,炮台将士们军容整齐,隆重欢迎这位为炮台建设费尽心机的军机大臣。踌躇满志的李中堂在随员的簇拥下,登上威武雄壮的东炮台,眼前海浪滔滔,身后大炮威武,临风披襟,心潮激荡,不由得发出感叹:“东炮台与崆峒、芝罘两岛鼎峙海门,天然关隘,渤海千余里,固若长城矣。”又是视察检阅,又是上折子,李中堂为此次海军大检阅着实地忙活了好一阵子。满朝欢呼,上下振奋。但是好景不长,就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的回光返照,腐败的大清国难以支撑呼啦啦将倾的大厦,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随之而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又以满清帝国的惨败告终。1901年,八国联军强迫满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拆毁大沽炮台及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根据这一条约,烟台东炮台上的这五门克虏伯大炮还没来得及放上一炮,便被迫拆除。
  从修炮台到拆炮机,不过短短十年;从安装大炮到拆除炮机,更不过区区七年。世界先进的大炮被迫拆除,耗银百万两的炮台成了摆设,这种荒唐事也许只有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才有发生的可能。历史仿佛跟中华民族开了一个苦涩的玩笑。对于大清国的“老佛爷”或者“皇阿玛”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堪称世界先进水平的克虏伯大炮没来得及放上一炮便被迫拆除。这件事在历史上是否绝无仅有,笔者没有考证,但是这样的结果确实出乎中国人的预料,也成了多少代炎黄子孙的心病。看着那空荡荡的炮位,看着那锈迹斑斑的螺栓,多少有识之士仰天长叹:落后就要被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惨痛教训。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大炮未放就地拆除,多少壮士扼腕叹息。山河破碎,长歌当哭。一个丧失了主权的国家连自卫的权利都给剥夺了。痛苦、无奈、悲愤,不难想象,那些当年负责拆除大炮的军士们是何等心情。这五门威力强大的克虏伯大炮最后不知去向,是流落民间还是沉入大海不得而知,也有说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抗日军民化作了打击日寇的武器也未可知。总之不知去向,没有了踪影。这是后话。
  时隔百年,当年的东炮台又是一番人欢马叫,又是一番大兴土木,一座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烟台东炮台公园投入了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修葺一新的东炮台又以当年的雄姿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不仅如此,公园的建设者还让兵工厂按当年的规格尺寸仿造了三门克虏伯大炮,并安装到位。威武的克虏伯大炮又重现在当年的炮位上。威武的炮身,旋转的炮架,特制的运弹车,一切都与当年一模一样。
  2003年“五一”节,烟台军民又一次聚集在东炮台,这里面也许就有当年修建炮台的民工的后代,也许就有当年拆除炮机的军士们的子孙。上午9时许,随着一声令下,“轰!”克虏伯大炮终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巨响。
  今天,安装在东炮台上的克虏伯大炮已经不具军事意义,但它发出的巨响仍然发人深省。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也许体会不到当年炮台军士们拆除大炮时的心情,但是大炮未响便被拆除的奇耻大辱,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应忘记。
  时隔百年,克虏伯大炮终于响了。但愿人们能从这振聋发聩的巨响中听到历史的回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