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阅读
  • 0回复

加强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9-01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如何加快重大装备工业发展(11)

加强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发
机械科学研究院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由于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基础共性制造技术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成套设备系统设计和集成能力差,从而不得不一轮又一轮地引进。
  基础、共性制造技术是装备制造业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技术,是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是直接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
  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的来源有两条渠道,一条是立足国内自主创新,另一条是从国外引进。多年的技术引进经验表明,装备制造业光靠引进是无法得到最先进的基础共性制造技术和设备的。在市场竞争中各家大型企业的技术中心都不会为自己的竞争对手研发或转让其基础共性制造技术,即使西方国家也是如此。企业本身不会主动去考虑全行业的基础共性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问题。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的初期,企业尚不具备成为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发主体的条件。因此现阶段行业技术问题仍应属公共服务问题,还无法离开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究工作主要在行业研究院所进行。由于多年计划体制的影响,院所大都不具备制造装备所需的大型生产设备与生产基础。应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将院所的基础共性制造技术成果集成到制造设备中,从而带动产业的基础共性制造技术水平的提升。
  研究院所自1999年转制后已成为市场新的平等的竞争者,如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从事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究而不走技术集成和成套设备的道路,其技术将会缺乏物理载体,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其市场价值也很难得到实现,最终的结果将是从事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究的队伍不断转向产品开发,以尽快赢得市场和利润。从事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究的院所将会不断变成中小型的产品制造企业。院所不愿意也不会将自己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和专有制造技术转让给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在新的体制下,如果国家没有专项资金的支持,就很难要求转制院所来承担产业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
  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类科研院所是我国几十年来国家经济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科研院所在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发工作中的作用,短期内是任何其他企业和科技部门难以取代的。
  应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将主要以从事产品开发的研究院所与从事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的研究院所区分开来,分别制订不同的政策,进行分类指导,从而切实加大对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发工作提供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国家应依靠主要从事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发的行业科研院所,从战略的高度,通过必要的整合,组建高水平的国家级装备制造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究与发展示范基地,集聚和稳住一批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在中央财政的专门支持下,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发体系,长期地为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撑。
  我们建议:尽快设立“国家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究与发展基金”,并将其纳入到“十一五”计划;设立“国家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专项计划”,发挥国家计划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以及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力量,扎扎实实地提高装备企业的基础共性制造技术水平。
相关链接
国外如何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
  在20世纪最后的10年中,主要工业化国家的政府普遍越来越重视发挥产业基础、共性技术基地,特别是国家实验室的作用,美、德、韩等国为产业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机构投入了大量基础基金,以稳定研究队伍和保证产业前瞻性技术研究。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是美国最重要的基础共性制造技术研发机构之一,2003年的预算超过了9亿美元;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2001年的研发经费为10亿欧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入的基本经费占1/3,政府委托研发项目合同经费和企业委托项目合同经费共占2/3;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每年的政府拨款约2亿美元,占其总收入的80%。其他各国的研究机构积极面向市场需求,不断接受企业委托的研发任务,吸引企业的研发投入。
  机械科学研究院 郭建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