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3阅读
  • 0回复

尼罗集团扎根埃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1
第7版(国际·体育)
专栏:中非友好合作

  尼罗集团扎根埃及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埃及记者 刘广聚 本报驻埃及记者 徐平
  埃及塞得港公共自由贸易区的尼罗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是江苏舜天集团和上海国际大龙公司合资在埃及创办的独资企业,在当地专门从事服装生产与出口的带料加工业务。
  早在1999年,舜天集团和大龙国际就派员到埃及考察、决策建厂,开辟海外市场,其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令人赞叹。选择在棉花和纺织品生产与出口大国埃及建厂,在当地引资政策与相关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创办独资企业,其大胆与勇气令人钦佩。
  如何管理好企业,尼罗集团坚持不断了解和熟悉埃及社会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同塞得港政府、当地各职能部门及公共自由贸易区建立和理顺联系;在集团内部与埃及员工建立融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等。最初尼罗纺织集团所有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都由国内委派,甚至连最基层的班组长都是中国人,埃及人只当生产工人。事实证明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中国人“吃苦受累”,事倍功半,还限制了埃及人聪明才智和积极性的发挥。集团开始在管理理念上进行探索,确定管理人员逐步本地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本地化的优越性逐渐显露出来。现在该厂不仅基层班组长由埃及人担任,就连公关部、财务总监等所有涉外部门也任用当地人。从开罗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塞得港姑娘哈加吉甚至担任尼罗集团负责人事的副总经理,企业与埃方职能部门和自由贸易区的交往,厂里凡与埃及员工直接相关的诸多事宜,几乎都由她主持。中方管理人员只集中在对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有关的少数监管岗位上。
  实行全额计件,是尼罗集团管理理念探索的又一成果。在塞得港自由贸易区二三十个企业中,尼罗集团是唯一推行这种劳动分配制度的。每个工人量力生产,相应得酬。当天完成产量多少,折合多少收入,差错在哪里,该扣罚多少,天天张榜公布,人人心中有数,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记者前往采访时,适逢斋月,除祈祷时间外,车间里一直机声隆隆。白天一天不吃不喝,工人的生产劲头丝毫不减。日落回家进餐后,许多工人又返回车间主动加班。全额计件使“要工人生产”变为“工人要生产”。
  尼罗集团出于对工人健康考虑,有时不得不限制加班。在尼罗集团,工人平均月收入约500埃镑,大体相当于埃及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水平。记者随意问了两位正在加班的工人,一位未婚,月收入800多埃镑,在他家几位家庭成员中收入仅次于在苏伊士运河工作的父亲。另一位已婚,月收入1000多埃镑,养育一妻两子,生活自无忧虑。工人们普遍反映,尼罗集团比自由区其它企业好,只要肯干就有收入,从不拖欠工人工资,而且干得越多工资越多。
  尼罗纺织集团进入埃及4年来,在塞得港公共自由贸易区已拥有6500平方米生产区的产权,各种生产设备380台套,450名埃及工人,并且培养了一批当地的生产管理人员,企业也已融入当地社会。目前尼罗集团每月带料加工达8万件,到明年一季度生产能力还会增加。随着埃及引资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愈加优惠,预计明年的形势会更好。(本报开罗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