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鸡鸣报“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09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东风一枝

  鸡鸣报“好”
柳萌
  我的故乡在天津市宁河县,过去隶属河北省,所以从地域上讲,应该是冀东平原。阔别了几十年,有机会回到故乡,我已是年近六旬的人了。对于故乡的许多事情,随着时光渐渐推移,大都已经记不清楚了,惟有故乡的景物和风光,尚能唤回童年时代的记忆。
  头次回到这片生养我的土地,见到平静流淌的蓟运河,闻到飘着米香蟹味的气息,我的心都被熏醉了、滋润了。看来无论走多远走多久,我们的心都属于故乡,都属于亲爱的祖国。
  故乡虽然在北方,但由于靠海,河又多,盛产紫蟹、银鱼、芦苇、稻米,真可谓是鱼米之乡。特别是临近北京、天津、唐山这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更给她带来了发展机遇。可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样好的条件并未被利用,人们的生活自然也不富裕,因为单靠在有限的土地里刨食,无法养育日渐增多的人口。所以那时传来的关于故乡的消息,总是让我这个游子有些失望,更有着对乡亲们的深深惦念。
  大前年到了七里海才知道,这块不算小的湿地就在宁河,这里盛产的螃蟹个大肉嫩,一点也不逊色于江南大闸蟹,只是过去没有很好地开发宣传,让这块天然蟹场埋没多年。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故乡人开了心窍,螃蟹大量投入市场,七里海才被更多人知道。跟我一起到故乡去的几位老作家,他们吃到七里海的螃蟹,吃到汉沽的玫瑰香葡萄,几乎人人都赞不绝口,让我的脸上着实有了光彩,也更加深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去年又有机会回到故乡,去了一个叫苗庄的地方。让我万万不曾想到的是,这里原来的一块盐碱地,经过乡亲们挖湖蓄水,竟然成了一个美丽的度假村。在这个度假村里住了一夜,晚上在湖畔散步赏景,望着那波光粼粼的湖面,我的思绪如同湖上的涟漪,一圈圈地在脑海里不停地翻卷。想的最多的就是关于改革开放。就是这么一个关键性的决策,让亿万农工有了聪明才智,发家致富不再光靠几亩薄田了。
  想到这里忽然记起,过去乡亲们的起居,晨闻鸡鸣,昏观落霞,有钟表的人家寥寥无几。次日便起了个大早,想听听这宁静的乡村,可还有那报晓的雄鸡?结果让我的想法落空了。我把这事跟一位值夜的老人讲了讲,他笑笑说,你这都是哪辈子的事情了,这会儿谁家还听鸡叫起床啊,办养鸡场的人家倒是不少,靠养鸡养蟹发家致富的更多。我一想可不是。一来度假村不可能养鸡,二来这会儿谁会留意鸡鸣呢?
  近些年曾几次到过江南,每次看见那里乡村楼房,就会心生羡慕和祈盼,希望家乡农村早日盖起楼房,让乡亲们也能享受城市人的生活。从这两次返乡的情况看,眼下似乎还不大可能,不过住简陋草房的人家,几乎已经没有了,大都住的是砖瓦房,而且里边的陈设不错,这说明乡亲们的日子正在一步一步攀高。农村人口在我国占大多数,只要农村人生活越来越好,像城里一样完全步入小康水平,那时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美好。
  寻鸡鸣未能如愿,记忆中的故乡习俗,却仍然深印在心中。养鸡的人家再少,我想总还会有的,即使不再听鸡鸣起居,那鸡照样还会打鸣,就让明亮的鸡鸣,为我们的生活,永远不停地唱“好”吧。过去贫穷的农村,如今正在变富变好,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实在不容易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