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9阅读
  • 0回复

水费搭车没有了 灌溉定额降低了 农民负担减轻了 头屯河畔看水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0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水费搭车没有了 灌溉定额降低了 农民负担减轻了
头屯河畔看水改
  本报记者 王慧敏
  蹲在地头,李永蛟老汉心里憋屈得慌:地只浇了一半,管水员说,时间到了,愣要关闸。小麦正扬花,浇不上水,上半年可就抓瞎了!尤其让他不平的是,村上规定每亩地放水3分钟,可刘老三的婆姨拎着几只鸡娃子进了村委会主任家,村委会主任便让他足足浇了一上午……当然,李老汉讲述的这段经历,已是陈年旧事了。说起今年的供水情况,新疆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的这位淳朴农民连声说:“好得很!好得很哩!”
  “大锅水”——
  干了土地,湿(失)了人心
  头屯河灌区位于新疆昌吉市境内。和全国其它灌区一样,长期以来,头屯河灌区的农田供水遵循这样的模式:灌区管理处把水供到乡或村级的干渠、支渠口,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则由村集体负责。由于村里没有正规的管水组织,管水人员一般由村支书或由其指定的村民担任,普遍采用“按亩平摊水量、平摊水费”的“大锅水”管理办法。
  村干部一人说了算,便难免滋生出“人情水”:和干部关系密切的,可以多用水;和干部关系疏远的,想多用,没门!三工镇庙工村四组的张继明提起往昔浇地,就气不打一处来:“我和村干部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年年都为浇地的事儿生一肚子气。那些有面子的人家,浇地时可着渠沿流,‘满了沟,满了路,最后才到地里头’,而我家的地,每次都露着肚皮。”
  在“大锅水”模式下,国管水价由自治区核定,村级水价呢,则由各乡镇自行制定,于是,搭车收费现象便屡禁不止。招待费、活动费、灭火费、民兵训练费、计划生育费……什么费用难处理,就往水费里摊。有的乡镇搭车收费多达十几项。有的村,干部的所有开销都用水票抵账。
  水费的计收,实行自下而上的逐级计收制度:管水员向农户征收后交到村里,由村里负责交给乡水管站,再由乡水管站交给县水利局或县水管总站。由于环节多,挪用、截留水费现象时常发生。三工镇全镇农民年实交水费534万元,其中,上交给头屯河管理处的水费只有214万元,也就是说其余的320万元都系搭车收费。
  如此,就陷入这样一个怪圈:一方面水管单位水费征收不能足额到位,工程不能及时维修,工资发放困难;另一方面农民普遍反映水费偏高、用水负担过重……现实呼唤着变革。从2001年1月开始,一场供水体制改革活剧在头屯河灌区悄悄上演。
  “配水到户”——
  “糊涂水”变成了“明白水”
  “过去浇的是糊涂水,现在浇的是明白水。过去浇多少水得干部说了算,现在自己说了算。”说这些话时,三工镇庙工村七组农民吴国栋脸上溢满自豪。
  他从柜中拿出一个红皮小本子往记者面前一亮:“瞧!这是咱的用水明白卡。”他翻开本子一页一页让记者看:“这是第一次浇的,这是第二次的……每次浇了多长时间,水量多少,价格多少,本子上都记得清清爽爽。”他告诉记者,现在供水,灌区管理处一竿子到底,直接供水到户。每个农户都建有一个用水明白卡,由农户保存;配水员对应建一个配水卡,浇地时,配水员要和农户逐一核对,并由农户现场亲自签字。一轮水浇完后,配水员还要对每户浇水所用的时间、水量、单价、应交水费在村委会公示栏公布,农户有疑问,必须现场解答。只有农户彻底没了疑义,才能收费。这样,搭车收费,便基本上绝了迹。
  说到过去交水费,三工镇二工村四组农民蔺定儒有些不好意思:“前些年我是村上有名的难缠户,每次收水费,拉后腿的肯定是我——配水不公,咱心里有气呀。现在,不用催,每次我都是交费先进。”老蔺说,以前,一亩地用水多少与所交水费无关,大家都争着浇水,生怕吃亏。现在的法儿好,用多少水,交多少钱。只要你舍得花钱,想浇多少就可以浇多少。不过,浇水量和水费一挂钩,你就是让大家浇,恐怕大家也都抠着来。老蔺向记者抖搂了他的节水秘诀:“以前我家32亩地,全种的是粮食作物,现在我拿出一半地种紫花苜蓿。你猜怎么着?用水比以前少了一半,而收入却比以前增了一倍。”
  头屯河灌区管理处处长孔繁新用一组翔实的数据,佐证了蔺定儒的观点:灌区农户平均承担水价0.113元/立方米,年平均亩灌溉用水量540立方米,上缴水费61元/亩;改革后,灌区农民最终承担水价0.075元/立方米,年平均灌溉用水量460立方米,上缴水费34.5元/亩。改革后平均亩灌溉用水量降低80立方米,亩水费下降26.5元。灌区粮经比例则由原先的7∶3变为4∶6。
  “配水到户”——
  理顺了关系,注入了活力
  “‘配水到户’后,群众心气儿顺了,干部工作也好做了。”三工镇镇长董泽军如是说。
  他告诉记者:以前,镇领导一年到头围着水事纠纷转。今天这个村来上访说浇不到水了;明天那个村又来告状说村干部以水谋私了……特别提示“配水到户”给群众一个明白,也给了干部一个清白。年初到现在,镇上没发生一起水事上访事件。
  其实,“配水到户”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新疆水利厅水管总站站长吴江宁说:“配水制度的改革,更重要的是给水利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与以前相比,改革后配水人员减少了3/4,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办公经费。‘配水到户’后,水费搭车现象没有了,灌溉定额降低了,农民水费支出减少了,调整水价就有了空间。以前,头屯河渠首水价不足成本价的一半,近两年逐渐调整到了成本价。头屯河干渠修于学大寨年代,20多年来,因经费紧张,一直没有大修,不但渗漏严重,年年夏天都要发生多起垮岸事件。去年灌区管理处一举拿出300多万元对堤岸进行了全面维护,尽管洪水大于往年,但没有发生一起垮岸事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