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日常预报更准确 灾害预报早知道 气象部门为建设小康提供优质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5
第1版(要闻)
专栏:新思路 新突破 新局面 新举措

  日常预报更准确 灾害预报早知道
气象部门为建设小康提供优质服务
  编辑点评
  江泽民同志指出,气象预报是否准确,关系到经济建设,关系到社会安定,人民群众关心,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气象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明确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正在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并积极拓展新的气象业务和服务领域。在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里,我国气象工作出现的新局面令人振奋。
  本报北京2月14日讯 记者贾西平、刘毅报道:羊年伊始,中国气象局全局上下就紧张忙碌起来,首先要大幅度提高天气预报的时效性,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周到服务,此外还要赶在春季沙尘暴多发期到来之前,建立健全沙尘暴监测和预测机制。全国沙尘暴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气象台台长矫梅燕说,“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减少沙尘暴天气对国计民生的影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一份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是全国5.6万名气象工作者的心声。天气气候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日益密切。据统计,我国自然灾害中约有3/4是由气象方面的因素引起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造成的自然灾害对粮食安全、水资源保护、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带来重大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广大气象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
  根据十六大精神和气象事业发展的实际,中国气象局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目标:在优化气象事业结构的基础上,建设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完善现代化业务技术体系、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行政管理体系,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告诉记者,各级气象部门已经把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通过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业务试验,不断改进预报方法和预报模型。气象部门正在努力延长天气预报的时效性,将从现在的48小时延长到3天至5天;今后天气预报将向精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此外,气象部门还将做好较长时期的气候预测,对水资源、生态和环境等问题进行分析,满足国家需求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
  在进一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的基础上,各级气象部门还按照十六大精神的要求,积极拓展新的业务和服务领域,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需求。为了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良好的气象服务保障,气象部门已经全面启动了相关研究课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气象局还将集中力量开展沙尘暴天气的监测和预测业务;开展大气化学项目观测,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预报和分析;与有关部门协作,加强和完善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业务建设。各省级气象部门则将结合当地天气、气候特点和灾害总体特征,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拓展气象业务服务领域。地、县气象部门将重点提高测报质量、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发展气象科技服务产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