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保健产业需要阳光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4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保健产业需要阳光政策
据新华社电 (记者孙浩、朱旭东)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黄明达认为,目前国内保健品生产经营面临着源于现行政策法规的三大困惑。
  第一,卫生部仅受理和审批22项与人体健康相关的保健功能的申报,而且由最初的同一产品可至多申报3至5项功能改为只能申报1至2项保健功能,使得理论依据不同、配方组成不同、原创设计不同、功效用途不同的产品都挤入这22项“功能箱”内,简单而程式化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和近乎“千人一面”的包装标签,使产品经营从申报开始就进行着同质化竞争。
  据卫生部统计分析,在已批准的保健食品中,70%以上所申报的功能集中在调节免疫、调节血脂、抗疲劳、改善胃肠道功能、延缓衰老、耐缺氧、改善睡眠、调节血糖、减肥、补钙等方面。如此高度集中的保健功能和极其简单的产品说明,很难体现出产品差异和科技含量。
  第二,占申报品种总数70%以上的保健食品,是依据传统中医药理论组方配制而成的。中医药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但卫生部允许保健食品配方中加入的中药成分仅有87种,加上允许用于保健食品的动植物原料114种,总共才有201种。这就使得中国丰富的中药天然资源和五千年的医学实践成果不能更多地应用于当代的保健事业,也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同时还限制了企业的源头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企业的恶性竞争。
  第三,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养生讲求“药食同源”,讲求疾病“三分治、七分养”,以人为本,扶正固本,注重整体效应和稳态调节,促进人体的自我痊愈能力。中国目前所实施的保健食品评审技术标准是基于现代医学体系下的思维模式和专业背景,因此不能充分地体现出中华民族悠久丰厚的传统养生文化和医学实践成果。
  西方对于保健品的生产有一套相对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很值得我们借鉴。中国保健品的发展面对的是西方不同的游戏规则,要想拓展生存的空间,有关专家呼吁,产业界、学术界应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政府有关部门更应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