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阅读
  • 0回复

李翔鸣:我在东帝汶维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25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人物

  本报2月12日刊登了两任联合国维和警察喜相会的图片报道,引起诸多媒体和读者的关注。日前,记者再次采访了征尘未褪的李翔鸣,请听——
李翔鸣:我在东帝汶维和
  本报记者 陈杰
  回忆起在东帝汶艰苦的生存环境,李翔鸣说,“人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倘若其他同志去了,一样能够克服困难。”
  去年2月,李翔鸣作为联合国维和警察被派驻到东帝汶执行任务。他来到欧库西地区伯克那那警察分局,放眼四望,一片残垣断壁。他和同事们的生活十分困难。缺水缺电,夜晚一片漆黑,个人卫生条件极差,很容易患病。如果买食品罐头、奶粉、方便面,需从东帝汶首都帝力或澳大利亚达尔文市带过来,一次需带够一个月的,每天自己做饭吃。租住当地人的土房,房顶很薄,没有纱窗,蚊子成堆。
  早晨,李翔鸣做的第一件事是走到警察分局,用那里的发电机焖熟米饭,中午,巡逻回来用煤油炉做菜。回忆起艰苦的生存环境,李翔鸣淡淡地说:“人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倘若其他同志去了,一样能够克服困难。”
  在一个偏远的村落,李翔鸣发现产自中国上海的锁,他内心顿时感到暖暖的,深藏的祖国情结升腾起来。他回国后,一见到过去的战友就讲起“上海锁”。
  他获得了东帝汶政府嘉奖,被联合国驻东帝汶维和警察总监授予勋章,为中国警察赢得荣誉
  去年4月下旬,李翔鸣因在山区工作出色,被任命为联合国派驻伯克那那警察分局代理分局长,后任局长(comman-der,可译为司令官和指挥官)。其间,他多次参加由联合国高级难民署召集的会议,全力促成辖区边境对难民开放,圆满完成护送难民返乡的任务。出国前,李翔鸣是档案科组长,此时,担当起“警察局长”的职责,他特别思念国内的领导、战友和同事,没有身后中国警察队伍这个大熔炉,他不可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肩负起这一光荣的使命。
  去年6月初,李翔鸣被调到帝力,任巡警,三班倒。在他的辖区内有全东帝汶最大的农贸市场,治安形势非常复杂,曾发生几起大的血案。李翔鸣和他的同事们每天巡逻,侦查案件,调解纠纷,枪不离身,即使睡觉都把枪放在枕头底下以防不测。
  李翔鸣在东帝汶执行任务期间,获得了东帝汶政府嘉奖,被联合国驻东帝汶维和警察总监授予勋章,为中国警察赢得荣誉。
  真正经历考验的是去年12月东帝汶独立后发生的最大规模的骚乱,他拿出当时的日记,回放难忘的一幕幕……
  12月4日
  这几天大家都起得挺早,一起床就打开对讲机监听情况。大约9点,几乎没停一刻的对讲机传出维和警察总部门前局势由抗议变成严重骚乱,失控的人群开始攻击总部,总部呼叫所有的巡逻车前去增援。
  大家以最快的速度穿戴整齐,人们都知道事关重大,没有人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不知道以后的几个小时里会发生什么事。
  有消息说这些人可能攻击帝力警察局,所以除派人增援总部外,还需布置防线。我和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警察共11人负责第一道防线的警戒,这道防线设在距帝力警察局大约200米的路口,是从总部到帝力警察局的必经之路。我们每个人都表情凝重,连平时最爱开玩笑的外国人都神情严肃,那气氛真是紧张极了,穿各式各样警服的人手持盾牌站成一排,真正体现了联合国的存在。
  这是5月20日东帝汶独立后发生的最大规模的骚乱。从早晨9点45分到下午,我们一直坚守在第一条警戒线上,上戴头盔,身穿厚厚的防弹衣,感觉汗从头上流下来,顺着脖子一直流到腰带处;下边是从膝盖一直流到脚踝,浑身上下被汗水浸透了,可能是精神过度紧张的缘故,竟没感觉出热来。不幸的是,下午大约4点,突降大雨,这使值勤的维和警察措手不及,躲又不能躲,只好站在雨里,刚出了一身汗又被大雨淋,这滋味无法形容。至下午5点30分,我们又冷又饿,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警察局。在烈日和暴雨下站了一天虽然很苦很累,但我们所在的帝力警察局由于采取防护措施得当,并没有受到冲击。
  ……
  李翔鸣小传
李翔鸣,1972年9月5日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1995年7月以来在天津公安交通管理局任光复道大队交警、车辆管理所档案科组长。其间,2000年11月通过了公安部组织的体能、驾驶技术、武器应用、英语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考试。2002年2月至2003年2月,任联合国东帝汶维和警察。(附图片)
  李翔鸣在执行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