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我怕美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02
第5版(社会观察)
专栏:消费感言

  我怕美发
  北京 白雨
  说实话,我现在很怵到美发店理发,经常是到了门口还在犹豫:进还是不进?也许有人会问:“美发店有什么可怕的,它还能把你吃了不成?”以我的体验,吃人倒还不至于,钱嘛就难说了。假如你意志不够坚定,自信心不够强,不够有主见,或者脸皮不够厚,耳根不够硬,那就最好多带点儿钱,而且要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这些年,理发店几乎都改名叫美容美发店了,从理发到美发,其内涵变了。这种变化本应是朝着更个性化方向发展的,因为这是现代美学所崇尚的——美在个性,美在自然,美在简约。我是个崇尚自然的人,喜欢直发,不太喜欢烫发,觉得直发更适合我,而且我以为烫发太毁头发并习惯自己护理头发。没想到这种纯属个人的爱好和习惯到了美发店却似乎成了一种“罪过”——让美发店的老板少挣了钱。每次我到美发店,尽管事先声明只想把头发剪一剪,但从头到尾仍会受到美发师没完没了几近“死缠烂打”的说服、劝导工作,有些美发师甚至将我还算不错的发质说得几乎一无是处:“您的头发太硬了,需要软一软(烫一烫)”,“您的头发太干了,最好焗一焗”、“您已经有白发了,应该染一染”……这种唠叨令心烦意乱,很不自在。每次我都要费尽口舌,说明我不喜欢烫发、不适合烫发,我自己已经焗过油。当我一再坚持并不想烫发、焗油、染发,只想剪发时,美发师们总不那么高兴,结果弄得我自己觉得好像欠了人家什么似的。有两次我实在经不住美发师的苦口婆心、软磨硬泡,就花几百块钱把头发烫了,可回到家后自己越看越不舒服,同事也觉得不好看,到头来又回去把刚烫的卷发剪了。
  有位女同事跟我一样,也不喜欢烫发。当我们说起各自的遭遇时,大有同病相怜之感。她的作法是,干脆在一家熟悉的美发店花上千元买张金卡,固定在一处理发。因为美发师知道了她的“顽固不化”,且又是“金卡”客户,也就由她去了。我呢,只好选择一些较贵的美发店,店里为我剪个发收入也不算少,虽然美发师仍会“诱之以理”地劝我增加消费项目,但总不至于“死缠烂打”。
  如今的美容美发店越开越多,我去过的就有八九家,但从没遇到一个不劝我烫发染发的。在市场经济中,美容美发业也与其它行业一样,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家都想从这有限的“人头”上分一杯羹,心情也能理解。可怎样才能留住或吸引顾客呢?显然离不开优质的服务。现代经营理念中的优质服务,不仅体现在从业者的态度上、技术上,即看你态度是不是热情,技艺是不是高超,更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上,体现在人文关怀上。以美发为例,消费者去做美容美发,是为寻求一种美感,而美感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美发师的责任在于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适合的(外在形象)就是美的,舒适的(内在感受)就是美的。美发师若为挣钱而软磨硬泡,让消费者违心地接受并不想要的服务,实际上是种变相的强买强卖。目前,在一些服务行业特别在美容美发业中,消费者常会遭遇这种“温柔暴力”。它不仅有违职业道德,也是有违法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有自由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权利。“死缠烂打”式的服务,包括现在旅游业中普遍存在的导游对游客带有强迫性的导购行为,是对消费者自由选择权的不尊重甚至侵犯。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在消费时,消费者需要享受的,不仅是消费结果,还有消费过程。即不仅是高质量的商品、高水平的技艺,还有宽松、自在、愉悦的消费环境。人性化的消费环境是对消费者的一种尊重。那种“盯人”、“紧逼”的推销方式,显然是令人不快的。
  我真希望有一天能坦然地走进美发店,只说一声“给我剪个合适的发型”,然后就自在地享受美发师的服务,再也不用遭受没完没了的劝导、费过多的口舌。如果真能那样,我就太美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