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阅读
  • 0回复

韩国向“家族企业”开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07
第9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韩国向“家族企业”开刀
本报驻韩国记者 徐宝康
  韩国为实现“把韩国建设成为东北亚中心国家”的施政目标,韩国新总统卢武铉上台伊始便着手对韩国的经营结构进行“革新式”手术,并首先瞄上了韩国“四大家族企业”。韩国公正交易委员会3月5日宣布,将对三星、LG、SK、现代四大企业集团的6家公司实施关于内部非法交易的调查。同一天,韩国SK集团的会长孙吉丞被检察当局传唤并接受调查。此间舆论认为,这是新政府对家族企业采取强硬改革措施的信号。
以三星、LG、现代和SK为代表的家族企业集团在韩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家族企业长期以来得到政府扶植,银行在贷款方面给予了诸多便利,因此得以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经营范围也涉及制造、化工、流通、金融等各个领域。据韩国开发研究院统计,韩国三星、LG、SK、现代四大企业集团已掌握了韩国70%的市场。其中,汽车产业占93.1%,电子半导体占89.1%,电脑及配套产品占83.5%,原油及石化占77.7%。
尽管上述四大家族企业集团在韩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经济骨干”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家族企业固有的弊端和隐患。韩国经济专家认为,家族企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政经勾结,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二、家族企业“章鱼式”的扩张和垄断的形成,破坏了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的环境,阻碍了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三、家族内部非法交易盛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透明度,损害了股东利益。
韩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前总统金大中果断地对韩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改革并不彻底,尤其是家族企业的大股东为掌握控股权和谋取私利,屡次进行内部非法股票交易。1999年,LG的全资子公司LG石化公司曾把总股份的70%低价出售给LG集团具本茂会长及其亲属,使公司蒙受了823亿韩元(1200韩元约1美元)的损失。不久前,SK集团副会长崔泰源因利用手中的特权进行内部非法交易而被中小投资者告上法庭。韩国政府在2002年4月出台了一项出资总额限制制度。这项制度明确规定,属于同一集团的子公司之间在相互持股时,一般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额的25%,超过部分将不再拥有表决权。尽管政府有明文规定,但家族企业的内部交易却屡禁不止,不仅造成了下属公司的巨额损失,而且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卢武铉在竞选时就曾许诺,为使韩国经济“更具竞争力和透明度”,将对家族企业进行彻底的经营结构改革。他认为,一部分持有少量资本的股东通过非法内部交易、循环投资、相互持股等手段来掌握控股权的企业所有权结构,已经到了影响韩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地步。这种韩国式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混在一起”的结构必须革除。新政府已明确表示,一定要根除这一韩国式的“痼疾”,今年上半年对四大家族企业集团的6家公司实施调查后,下半年将把调查范围扩大到10家大型公共企业集团。调查内容也将从非法内部交易,扩大到滥用职权等其他领域。
对于新政府首先拿大家族企业集团“开刀”的做法,韩国各界褒贬不一。不少经济专家认为,目前韩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际油价飙升,韩国消费市场萎缩,股市不断下跌,今年韩国贸易连续两个月出现赤字,韩国家庭每户负债平均近3000万韩元。在这种情况下,对韩国经济“骨干”的家族大企业集团实施“手术”,有可能激化政府与经济界的不和,使韩国经济雪上加霜。但新政府认为,对家族企业集团内部非法交易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目的不是将大企业搞垮,而是为了它们更健康地发展。长痛不如短痛,只有革除了韩国家族大企业集团的“痼疾”,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增强竞争力。韩国内阁主管经济的副总理金振杓日前乐观地表示,今年上半年韩国经济增长可能放慢,但下半年经济将出现增长趋势。
  (本报汉城3月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