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维护公正 造福于民——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两高”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12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两会聚焦

  维护公正 造福于民
  ——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两高”报告
  本报记者 盛若蔚 吴兢 李文云
  司法公正,再次成为“两会”焦点。代表、委员们结合“两高”报告,就司法机关5年来的司法实践展开热烈讨论。大家认为,刚刚过去的5年,是开拓进取的5年,是追寻司法公正的5年。
  司法公正成绩显著
  法者,“平之如水”,“触不直者去之”。公正是现代法治社会司法活动所不能或缺的一项基本价值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司法公正代表社会公正。一位长期从事法律工作的委员认为,要真正达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想彼岸,非司法公正之舟莫属。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司法公正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安徽马鞍山市金家庄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童海保代表说:惩治腐败非常需要两院(检察院、法院)合力。一是两院对惩治腐败要有共识,二是两院强调各自行使独立司法权的同时要强调大局,三是国家应尽快制定刑事诉讼证据法,四是各级人大要加大监督力度,五是下大力气提高两院检察官、法官及其他专业人员的素质。
  “公正与效率是新世纪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决不让人民对法律的权威失去信心”。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代表人民法院郑重承诺。
  “报告听后令人振奋,很多数据都能反映司法机关在维护司法公正方面做出的巨大成绩。”姜笑琴委员高度肯定“两高”报告,但她同时认为,目前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集中在地方保护主义、行政机关干预和司法腐败。
  改革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然途径
  “改革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然途径。”刘家琛委员说。
  2000年,“选任审判长”和“主诉检察官”制被推上了司法改革的前台,从某种程度上已经对行政式批准的做法进行了改进,而“检务公开”则第一次将检察机关的工作公之于众。
  5年前制定的《人民法院五年改革实施纲要》明确要求,改革完善审判方式、诉讼制度、审判机制和法官管理制度。5年之后,人们欣喜地看到:39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司法改革带来的不光是制度上的革新,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赵展岳委员尤其看重“两高”报告中的串串数字:1998年至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20293件,比前5年上升46%;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2960万件,比前5年上升22%。5年来,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3601357人,提起公诉3666142人。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12亿多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素质工程”强化队伍建设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成学代表认为,5年来“两高”的办案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矛盾越来越复杂,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司法的成本越来越高,司法人员面对更多的压力,仍然以对法律负责的态度完成了宪法与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徐一鸣委员说:“听了‘两高’的报告后,深深被司法机关的不懈努力所打动。看得出来,近几年,他们为维护司法公正,造福于民,一直都在努力,这一点从报告中队伍建设部分的详细阐述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正式实施,检察机关也从6个方面入手狠抓“素质工程”,对司法人员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3月,几十万考生涌入统一司法考试的考场,标志着中国司法人员的职业化大大地向前迈出了一步。
  在严把入口的同时,司法机关对出口畅通也毫不手软。资料显示,5年间,全国法院系统处分“害群之马”6700余人。近年来,全国各级检察院共有262名领导干部被追究责任。与此同时,全国法院共有286个集体和350名个人受到国家和最高人民法院表彰奖励。全国检察机关也有4302个集体和5114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表彰奖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