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旁听”带来了什么?——山东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实施公民旁听启示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19
第13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旁听

  “旁听”带来了什么?
——山东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实施公民旁听启示录
王象斌 蔡相山
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是近几年地方人大常委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探索。如星火燎原,很快被各地人大常委会效仿借鉴;似春天草木,它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活力。
山东潍坊市人大常委会从1995年开始实施公民旁听制度。7年实践,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拓宽了群众参与渠道
2002年6月22日,雨越下越大。然而,在潍坊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室,前来报名参加旁听的公民却像雨丝不断线。其实,像这样踊跃报名旁听的场面,在该市人大常委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1995年初秋,潍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嘉炼在走访群众时,一位村民“人大是替老百姓说话的机关,俺能不能去听听”的提问,提醒了他:富裕的老百姓更关心自己民主权利的实现。当天晚上,围绕如何正确对待群众民主意识增强问题,常委会主任会议进行了深入研究,决定实施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的制度,以拓宽群众的参政议政渠道。不久,《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旁听常委会会议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
“公民旁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说话的机会。”从20公里以外赶来的55岁村民阎连修激动地说。在《意见》实施后的第一次常委会会议上,就有6名公民报名旁听。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旁听制度适应了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群众民主权利的实现。
联系群众更为便捷
公民旁听是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纽带,不仅使常委会联系群众更为便捷,也给委员和代表积极履行职责施加了压力。说是“旁听”,不如说是“参与”。
《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旁听常委会会议的实施意见》规定,公民在旁听常委会会议时有发言权;他们的建议意见同委员们的建议意见一并反馈到有关部门抓好落实。自1995年以来,该市先后有157名公民参加了旁听,提出建议意见100多条。
旁听公民“送”来了大量基层信息,促进了科学决策,也督促委员和代表更积极有效地履行职责。“你的发言有没有针对性,旁听公民听得一清二楚。”孙秀云委员如是说,“所以事先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眼下,常委会会议“哑巴”委员绝迹了,“民意”委员多了。旁听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委员和代表在行使职权中的无为和消极作为现象。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怎样能让群众了解和支持政府的工作?公民旁听制度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在旁听席上曾发生过这样一则故事。该市某棉纺企业职工王秀美去年因企业效益不好而下岗,想不开的她曾多次到有关部门“论理”。当她看到市人大常委会发布的旁听公告上有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情况汇报的议题后,也报名参加了旁听。在分组会议上,了解到市政府为解决下岗职工问题已经作出的种种努力和下一步的打算后,她动情地说:“真没想到市政府已经为我们操了这么多心,以前上访不应该。”
该市人大常委会旁听席上这样的例子不只王秀美一人。后来王秀美不仅自己不上访,还主动成为政府政策的义务宣传员。
该市退休老干部、曾多次参加旁听的王其老汉说:“我们旁听会议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多了解一些党委和政府的政策。”而旁听公民身体力行的传播,则是一种对党的政策的润物细无声般的宣传,起到了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