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鳗鱼风波”的前前后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12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

  不久前,日本厚生劳动省正式表示,将有条件地解除中国出口活鳗、白烧鳗的全量检测。意味着针对我国活鳗出口实施的“绿色壁垒”政策有所松动——
“鳗鱼风波”的前前后后
本报记者 蔡小伟 赵鹏
  看着工人们紧张而有序地擦拭着落满灰尘的烤熳生产线机器设备,林厚云的感觉有些恍惚。作为三华集团的董事长、福建省为数不多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之一的老板、国内最大烤鳗出口企业创始人,为了重新开工这一天,他已经等了整整一年了。
  和三华集团一样,我国的养鳗业在遭遇了近一年的“寒冬”之后,又开始重现生机。
  养鳗业遭遇绿色壁垒
  鳗鱼营养价值极高,日本称其为内陆水体养殖的“王座”。与中国人冬令进补的习惯不同,日本人认为夏天人体消耗大,需要进补,因此形成了有600多年历史的鳗鱼节,这个节日就在7月20日。近年来,福建省鳗鱼产量约占我国鳗鱼产量的60%,出口货值约占全国的70%。
  然而,2002年3月,日本对我国出口的活鳗设置“绿色壁垒”,提高了药物残留的检测指标,结果检出部分禁用的药物残留。去年4月25日,日本突然宣布从中国出口的活鳗需在通关前停留48小时,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口。此后日本施行了更加严厉的“命令检查”政策。到7月日本鳗鱼节时,我国鳗鱼产品销售下降了50%,8月份下降了60%。
  壁垒有违WTO原则
  我们的鳗鱼真的不安全吗?据记者调查,在此之前,包括福建在内的我国农产品药残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食品出口的一个主要问题。
  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方面。据专家介绍,在此前,日本国内就已经有“中国鳗鱼含汞论”的炒作。而这次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新检测标准,使日本对中国大陆鳗鱼进口的限制上升为政府行为,日方对中国大陆鳗鱼的技术壁垒正式形成。
  说它是技术壁垒,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这种做法违反了透明度的原则。按照《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规定,一国出台技术检测方面的新标准必须提前45天—60天通过世贸组织秘书处向各成员国进行通报,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新标准还必须提前更多时间通报。只有在新政策采用的是众所周知的国际标准或者有证据表明原来产品的进口已对本国国民产生重大危害这两种情况下,出台新政策的国家才可以不加通报地使用新的标准。此次日本出台的新标准并没有提前通报我国,事实上已经违反了WTO的相关规定。
  其次,违反了WTO关于国民待遇的原则。按照WTO的规定,成员国给予其他成员国的待遇不得低于本国,也不得低于给予其他第三方成员国的待遇。此次日本对中国大陆进口的鳗加工品以进口申报的10%进行抽样检测,而对别国的进口烤鳗仅以5%进行抽样检测。
  第三,由于日本的鳗鱼进口主要来源于中国大陆,日本此次仅仅是对中国大陆的鳗鱼采取了相当严格的措施,但对其他水产品却并无更多的规定。这种做法带有很明显的针对性,而这也是WTO的原则所不容许的。
  双管齐下促解禁
  面对这种不利的局面,养鳗企业一方面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自觉地聚在一起,提出主动自律。2002年7月,来自福建各地的130多家鳗鱼养殖场正式签署了《鳗鱼产品安全卫生宣言》,表示今后将严格自律,提高养殖的各项卫生标准,推广“绿色养殖”。
  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努力,加上养鳗企业严格遵守“绿色养殖”的约定,一年后,日本终于有条件地解禁了进口活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