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4阅读
  • 0回复

北京的面貌日新月异 到年底建筑面积扩大近一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01
第4版()
专栏:

北京的面貌日新月异
到年底建筑面积扩大近一倍
本报讯 过去站在北海的白塔往下望,看见的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的树海。现在再去看,人们就会发现在绿色的树海上面,竖起了无数红色的灰色的楼房。到1955年底北京已新建了约有一千四百多万平方公尺面积的房屋,等于解放前北京几百年建造起来的房屋面积的70%。如果加上今年计划完成的建筑面积,那就差不多等于又盖出来一个北京城。而且这些建筑一大部分是高层楼房。据统计1955年新建的房屋中四层和四层以上的占44.5%。
旧的北京是一个消费城市,只有少数几个工厂和一些专供剥削阶级享乐的手工业。现在这种状况也逐步改变了。六年多来,北京新建工业用房(不包括工人宿舍)125万平方公尺。像北京的东郊,六年前只有很少的几个被国民党破坏了的工厂,孤零零地站在那边,现在近三十个新工厂一个接一个矗立起来。
北京很早就被称为“文化城”,但过去的学校并不算多。像高等学校的房屋面积过去只有二十一万多平方公尺。解放后新建了八十六万多平方公尺,相当于过去的四倍,现在人们走到西北郊就会看到那一片拥有三十多所高等学校和专科学校像一个城市一样大小的“文教区”。
六年多来新盖的影剧院面积比过去增加了将近一倍。这些影剧院多建造在劳动人民聚居的地区。
这几年北京还成片成街地新建了许多机关办公大楼。当人们走到那新建的宽广平坦的右安门大街、广白路、月坛大街、科学大路……就会被那两旁耸立成百幢四层、五层宏伟的大楼吸引住。工人们创造性的劳动迅速地改变了首都的面貌,连那些曾经长期住在北京的人,要是离开两三年再回来有时也都要迷路。在和平里、三里河、百万庄、六铺坑数不尽的楼房代替了零散的村舍。(附图片)
改建中的阜城门外大街 柯复摄(北京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