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四川文艺界讨论川剧音乐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9-15
第7版()
专栏:

四川文艺界讨论川剧音乐改革
新华社讯川剧音乐应该怎样改革的问题,最近在成都、重庆的文艺界和戏剧爱好者中引起了热烈的争论。许多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成都、重庆文化、戏剧界都举行了座谈会。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川剧高腔应不应加音乐伴奏的问题上。传统的川剧高腔戏在唱腔中是没有音乐伴奏的。近两年来,许多音乐工作者、戏剧工作者在一些高腔戏中加上了音乐伴奏。但是,一部分人对此有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川剧高腔加上音乐伴奏,特别是加上西洋乐器伴奏,就容易破坏高腔情感奔放、节奏自由、唱中有说、说中有唱等传统特色,妨碍演员的创造性,使唱腔受到束缚,容易产生“千人一腔”的缺点。
另一部分人的意见是:高腔加伴奏可以使高腔更富于音乐性。加伴奏不会妨碍演员的自由创造。因为演员唱戏,每一腔都代表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他不会临时“信口作歌”,而是在创造角色的过程中,按照剧本指定的曲牌,融会地创造唱腔。伴奏加得好,也不会失去高腔的传统特点。他们主张,要加伴奏就需要全部唱腔都加。他们还认为西洋乐器并不是不能用,因为乐器并不能绝对决定风格,主要是曲调决定风格。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高腔加伴奏是可以的,而且过去作的有一定的成绩,也受到许多观众的欢迎。但是应该根据剧情的发展、具体的人物或唱腔,来决定哪些地方加伴奏,哪些地方不加。这部分人认为:川剧音乐的风格,不允许破坏。同样,也不允许把川剧音乐的风格看成永恒不变的。他们列举川剧高腔音乐发展的历史,来说明川剧高腔音乐是有发展的。他们认为西洋乐器可以用,但主要应该用民族乐器。
现在,争论还在继续展开中。大家都同意今后应多做试验性改革,避免过早地推广。有些人建议深入研究高腔特点,专门召开座谈会,继续探讨这些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