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阅读
  • 0回复

国庆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01
第7版()
专栏:

国庆杂感
马前卒
一年一度的国庆又到眼前。一算,已经整整的七年了。
在今年国庆节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十一年来的经验和成就,展示了社会主义祖国的前景和人民奋斗的目标,这真叫人无法用笔来写出这种兴奋和欢快。
七年的时间不算短,但也不算太长。可是,就在这七年中,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却已在中国的大地上基本消灭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真是如何惊天动地的变革。但作为知识分子的我,有多少力量贡献于这个变革?清夜问心,实在觉得无地自容。
七年来,我也不曾有过空闲。生活方式总是那样呆板:按时从居处到办公室,又按时从办公室到居处,这样来复换白天和黑夜。旧时的好友,同在一个城里工作,可以半年一年不见。首都剧场不知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我至今还没有进去里面看过一次戏。这算来,好像我是个非常积极的工作人员了。然而算一算自己的成绩,有过什么东西贡献给这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人民?
在国民党时代,我们提倡革命文学,那是“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时代。而国民党的策士们,却还装出“正人君子”的面孔,叫道:“拿出货色来”。是作家总得有作品,那道理自然是不错的,但一手拿刀,割断了作家与人民的联系;一面叫喊,要作家拿出作品来,其用心实在是毒辣的。然而,我们还有我们的鲁迅,郭沫若,茅盾。像我这样的小卒,也多少做了些“挖砖头”“拆墙脚”的工作。为了生活,一年也总得卖出一、二部稿子,出一、二部集子。现在呢,真的是要“拿出货色来”的时候了。可是七年了,没有。说是为的忙于编辑工作吧,那么,过去的文学编辑工作者,确实送出了不少的坚实的作家:老舍、巴金,吴组缃等等。可是,现在呢,至少在我自己的工作中,却没有向读者推荐出一部好作品。这就可见我的所谓“忙”,不过是“浮”的别名。浮在工作与生活的表面,梦一样的滑过去了,这又怎么能去解决“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呢?想起来,真有像犯罪一样的感觉。
我有一个侄子,五、六岁就死了父亲,念了二三年书后就给人去放牛。之后,又在自己少数的地上干活,养活一家几口。解放了,他当上了本乡的乡长。1953年,我回到二十年没回去过的故乡。这个仅识之乎的青年,正在领导互助合作运动,不仅很熟稔农民的心理,却还大谈其肥田粉的成分,什么磷呀钾的。之后,我们偶然也有通信,知道他经过专区的训练班的训练,入了党,调县农业部门工作,最近,来信要我挑一些总结工作经验的书籍和哲学书籍给他。信也写得条理分明,十分通顺了。并且告诉我,本县二次台风,二次洪水,灾害是历史上前所未见的。今年生产计划虽然不能完成,却正在展开对自然灾害的斗争,并且全县要在秋收前基本实现“高级化”。口气是十分自信的。我也从故乡出来的人那里听到:我们这离城六十里的贫瘠的山区,人们只能分到一亩二分的土地的,现在不仅全乡成立了高级社,连四面的高山也都垦植起来,种上了高地作物和果树了。不久的将来,汽车路也要通了,在横山这个崎岖地带,将利用水势的峻急,建立发电站。“共产党就是会想办法,为了老百姓,什么办法会想得出来。”那个同乡人说。我想,这样的现实,这样的前景,像我侄子那样的青年人,是都贡献出一份力量的。有贡献,也就成长起来了。个人的成就是建立于对人民的贡献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不同于剥削者的社会。
我以是有羡于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而有愧于自己之不成器。然而,我还不失自信,追上去!为我们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垒一块砖,再垒一块,迎接一次国庆,再迎接一次国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