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阅读
  • 0回复

童心——河内书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07
第8版()
专栏:

童心
——河内书简
袁鹰
当我到河内的时候,在我的旅行皮箱里,有一包特别的礼品。这些礼品,既不是新华书店的画片,也不是百货大楼或者东安市场的手工艺品。也许可以说,这些礼品,在市场上根本就买不到。
我说的是一些笔画的书签、用棉花贴在纸片上的玩具,亲手制成的小玩意。这是北京市一些少先队员们让我带到越南来的。
我且随手拿出一个小纸盒给你看吧:这是一个一寸立方的自己用纸糊的小盒。盒盖写着:“送给亲爱的越南小朋友”。送礼物的是北京市西单区第一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陈德蓉。
现在,请你打开纸盒瞧一瞧:上面是一小团棉花,轻轻拨开棉花,你就能提起一串用彩色丝线扎起来的小粽子来。这几只彩色小粽子,使你想起了端午节,唤起了童年的梦一般的记忆。
陈德蓉,把对遥远的越南小朋友的友情,一丝一丝地都结在这几只小粽子上了。
为了这些礼品,河内市少年俱乐部在中秋节的联欢会上,特别安排了一个节目,让我有机会在一千多越南小朋友们面前送出它们。这是一个隆重而又热烈的“赠礼”仪式。一个越南女孩子在台上为我系上一条红领巾。
我知道,这条红领巾,把两国孩子们的友谊的手紧紧地拉在一起了。
但是,我现在要告诉你的,还不是这条红领巾。
我们曾经参观在河内市郊的南越儿童院,这是一个专门收纳从南越集结到北方来的孩子的托儿所。这里有二百多个孩子,最小的两岁,最大的七岁。他们的家长,有的在抗战中牺牲了,有的在机关工作,有的现在还在南部。
你可以相信,他们都没有看见过中国孩子,甚至也许还不认识“中国”这两个字。可是他们却始终争先恐后地围住我们,拉住我们的手,嚷着“中国伯伯,中国伯伯。”
忽然,有一个女孩子往我手里塞进一件东西,我定睛一看,原来是用旧报纸折成的小衣服。她的声音很低,以至我和翻译同志不得不俯下身来听。她说:
“这送给你,请你带给中国小朋友。”
我立刻把它夹在我的本子里,谢谢她,并且告诉她我一定带到。
这以后,接二连三地有孩子往我手上放东西,而且都是用旧报纸折成的。其中有小人,小猴子,小桌子,……。他们有的说一句话,有的一句也不说,放了转身就走。最后,有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女孩子走到我的面前,递给我一只小泥船。她的声音很大,她说:
“我要坐这只船去看看中国小朋友。”
四周的大人们都笑起来了。可是她说得很认真,自己一点没有笑,拥在我们身旁的所有的孩子们也都没有笑,仿佛这根本不是什么可笑的事。
于是,在我的将来带回国的旅行皮箱里,就有了一包更加特别的礼品。 (九月二十四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