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德宏傣族?颇族自治州试办的直接过渡的农业社 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量增加 社员逐渐了解多劳多得的道理,克服了平均主义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10
第3版()
专栏:

  德宏傣族?颇族自治州试办的直接过渡的农业社
  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量增加
  社员逐渐了解多劳多得的道理,克服了平均主义思想
本报芒市9日电 云南省德宏傣族?颇族自治州在十四万人口的?颇、傈僳、崩龙及部分汉族地区试办的一百二十个直接过渡的农业社,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95%以上的社增加了产量。
今年当地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帮助各少数民族搞好生产,除在这些社里普遍推广了合理密植、开荒、积肥和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等生产措施以外,还无偿地发放了救济款十五万元,基本上克服了农民缺少口粮、籽种、耕畜的困难,社员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从事田间劳动。可是,在这些地区,人们意识里存在着浓厚的平均主义和伙干的思想,把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看成是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也缺少数字观念。在农业社中实行社会主义的经营管理,遇到了很多困难。他们为了适应民族特点,农业社在劳动组织和评工记分中,一般采取不分男女老少平均评工记分的办法,做起活来也是“一窝蜂”,生产效率很低。后来,以活人活事作例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了耐心的教育,使社员逐渐懂得了多劳多得的道理。在社员自愿的基础上,逐渐改变了平均主义的管理方式。现在,一般社都能作到自由结合成立劳动小组和按件包工、分别记分。社的管理水平提高了以后,鼓励了社员的劳动热情。陇川县班瓦农业社实行了按件包工的办法以后,天不亮各劳动小组的社员就争先下田了。由于农业社普遍增产,社员收入也增加了很多,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杀牲祭鬼、“靠鬼吃饭”的迷信观念逐渐破除,一般社干部都树立了增加生产靠劳动的观念。陇川县有些农业社半年只杀一头牛;盈江县蛮撒农业社三年没杀过一头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