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应县县委解决了集体领导中的三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12
第4版()
专栏:

应县县委解决了集体领导中的三个问题
何运循 马超骏
当我们访问中共山西省应县县委会的时候,县委正准备召开常委会议,讨论制定冬季生产计划。从县委委员们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这次会议是早有准备了。县委书记张翰卿同志告诉我们说:“只要县委委员们深入下去,眼睛就能看得远,问题就能早发现,会议自然也就能开得好。”
这话是实在的。他们为了准备制定冬季生产计划,各委员在秋收下乡的时候就分头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回来后又召开了供销社、药材公司、油脂公司、粮食局等部门参加的座谈会,找寻了生产门路和支援群众开展冬季生产的办法,然后提出初步方案,经过分头酝酿、交换意见,才正式提交常委会上来讨论通过。打破了新老委员间的“上下级”关系
不过,要想开好县委会议,事前的准备工作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在于会议中真正发扬民主。这个县的县委成员,也和其他许多县的情况一样,老县委委员少,新县委委员多。十七个县委委员中,1951年以前的县委委员只有县委书记张翰卿和副书记张思敬两人,其余委员都是1954年以后由区委书记、组织员、秘书、干事等提拔起来的。所以,过去那种“上下级”关系就自然地被带到县委会上来。新的委员认为:人家(指老的委员)是老上级,工作熟练、经验多、水平高,咱各方面都比不上。而老委员也存在着一种“老上级”的优越感,有时表现不够虚心。因此,过去在县委会议上就不容易展开争论,总是老委员一说一大套,新委员唯唯诺诺,不敢大胆发表意见。有时候虽有人觉得老委员的意见不大对,但由于“情面”关系,也不敢提出来。就是有人硬着头皮提出了反面意见,其他新委员也怕得罪“老上级”,不好意思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这样,许多问题虽然在形式上是县委会议讨论通过的,但实际是按少数老委员的意见决定的。很明显,要想使每个县委委员的智慧发挥出来,就必须扫除县委中存在着的“上下级”关系的隔阂。应县县委在今年1月、4月、7月召开的县委委员生活检讨会和检查县委集体领导问题的会议上,对这个问题连续作了检查批判。从检查批判中,使新委员认识到:看“老上级”的面子,怕得罪“老上级”,不坚持原则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的个人主义思想在作祟。老委员也检查了自以为是、不注意尊重新委员意见的“老大”作风,认识到这种作风挫伤了新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使集体领导的原则遭到破坏。从此,县委会议上这种“上下级”关系就逐渐打破了,不论新老委员都能在县委会议上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展开争论,直到把所讨论的问题弄清,做出决定为止。
认真研究少数人的反面意见
事情往往是这样,反对了个人和少数人决定问题,重视了集体讨论决定问题的时候,就对少数人的意见——尤其是反面意见不重视了。应县县委在加强集体领导的过程中就曾发生过这种现象。他们以为:多数人的意见总是比少数人的意见正确,觉得少数人的意见听不听没要紧。有时还怕少数人提出反面意见,把问题弄得过于分歧不好统一,拉长会议时间。这样,就压制了民主,不能使有不同意见的少数人畅所欲言。少数人的意见果真就不值得重视吗?其实不然。少数人的意见有时也会是正确的。拿今年春天讨论扩大玉茭种植面积来说:当时多数县委委员只从少数村庄种玉茭增了产的事实出发,就认为扩大十六万亩玉茭不成问题。有少数县委委员分析了全县土质、气候、技术等条件,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是,因为这是少数人的意见,在当时未经认真考虑便被否决了。结果全县有二万多亩玉茭没有成熟或成熟的不好,造成严重减产。类似这样的事实深深教育了县委,使他们认识到认真研究少数人的意见,对于正确制定决议,正确解决问题是有作用的。即使反面意见是错误的,也有助于从多方面反复考虑问题,提高思想认识,避免犯片面性的错误。所以,以后便注意了少数人的意见。如最近讨论土豆折合粮食问题的时候,多数委员主张仍按去年四斤土豆折合一斤粮食计算;少数委员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样折合会使群众吃亏,应该是按地区实际情况,能折多少折多少,这既符合政策,照顾了群众,又能鼓励群众多卖余粮。最后证明少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这样,就更加鼓励了大家参与集体领导的积极性,谁有什么不同的观点、看法和意见,都能踊跃地在会议上提出来,展开争辩、讨论,使会议更增加了生气,也使作出正确的决议更有了把握。
集体领导要和群众路线相结合
虽然大家有什么意见都敢说了,但因为县委委员们过去下乡少,了解实际情况不多,在开始,会议开得也并不是十分热烈。尤其是在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供销社等部门工作的委员,一遇讨论中心工作就更提不出什么具体意见,要说也是些干巴巴的大道理。因此,要想把会议开得更好,还必须使大家了解实际情况。这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使集体领导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因此,他们非常强调实行县委委员定期下乡制度。由于每个县委委员深入了下层,接近了群众,掌握了大量的情况,就更充实了会议的内容,大大提高了会议的质量。使每个决议、计划,都是在研究了大量的情况,集中了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如在最近开会估计产量的时候,县委书记张翰卿、副书记孙焕廷只看到下社、南马庄等好农业社庄稼长得好,推测全县每亩能平均产到一百三十斤到一百四十斤粮食,县长张俊秀、农村工作部长刘汉君跑的农业社多,认为只能产一百二十多斤。经过各个委员摆情况,并和县委农村工作部、县农林局研究、分析,最后确定为一百二十四斤。这个数字是符合实际的。同时,为了系统地深入地了解工作情况和群众思想,给正确制定决议、指示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工作,今年以来他们还特别注意了进行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工作。如农业社分配问题,就曾先后在十五个农业社作过两次调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