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四川省农业厅 机构臃肿 人多事少 人多并不好办事:滋长了文牍主义和官僚主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15
第4版()
专栏:

四川省农业厅
机构臃肿 人多事少
人多并不好办事:滋长了文牍主义和官僚主义
本报讯 据四川日报消息:四川省农业厅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不高。
1954年,农业厅共有一室,八科,一百二十四个工作人员。现在农业厅已增为二室,四科,六局(其中有两个局实际已成立只是没有正式宣布),四百零三个工作人员(还不包括派出的勘查队和工作队人员)。大多数局都是由原来的一个科扩大的。每一局内又分设三至六个科。人员比过去增加几倍,但业务范围并没有扩大,工作量增加也很少。例如,去年年底,粮食作物科只有十八个工作人员;现在扩大为粮食作物局(还没有正式宣布),下分设五科,工作人员增加到四十八人,工作范围基本上同过去一样。又如,农业厅内原有一个专管经济作物的经济作物科,今年这个科扩大为经济作物局,人员由十七人增至三十八人。又同时增设了蚕桑管理局。虽然蚕桑管理局接管了原由西南纺织管理局管理蚕桑业务,但是原来的经济作物科也管蚕桑。
机构这样重叠,不少人只有很少的事情可做,有的人甚至闲着无事。今年由学校毕业被分在各局、科的五十多个青年,很多人在很长时期内都没有多少工作可做,有的人每天只做两小时的工作,其余的时间就反复阅读报纸。有的人向领导人和人事部门写信请求给自己分配工作。
机构庞大重叠,行政人员自然随之增多。厅有秘书室,局有秘书科,各科又有文件收发保管和统计表报人员。很多人所学非所用,人材被大量闲置着。例如畜牧局的四十一个工作人员中,有十七人是大专学校畜牧兽医系科毕业的,有二十一人是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但真正作业务技术工作的只有七人。
这就助长了文牍主义的发展。农业厅今年7月成立了两个局之后,全厅向外发的表报就比前一个月增加一倍以上,发出的正式公文比前月增加了30%以上。
随着机构的膨胀、文牍主义的发展,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作风也在滋长。据许多专区和县的农业部门反映,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得不到农业厅的帮助;同时,由于一般化的文件指示过多,还给他们增加了转发文件、传达和向下布置的麻烦。譬如,今年由外地引进的银坊粳稻种子有的带有病菌,稻种分配下去之后很久,农业厅才通知各地用“福尔马林”浸种,并要各地自行购置农药。遂宁专署农业科明明知道买不到“福尔马林”,但也不得不向下照发农业厅的公文。遂宁县因为买不到这种药,一部分粳稻发生了严重的稻热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