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我们一个社要养猪两万头”的计划就要实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23
第3版()
专栏:

“我们一个社要养猪两万头”的计划就要实现
中共山东省阳谷县委员会
石门宋乡农业社制定养猪计划,特别是执行计划,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员们怕没钱买猪,怕猪没吃的,怕麻烦,怕赚不了钱,等等。针对这种思想,党支部和社的管理委员会,通过总结往年生产,用算账的办法向社员说明了养猪积肥的好处,分析了大量养猪的有利条件,并帮助各社员制定了养猪计划,从而把养猪积肥工作开展起来。
如何解决仔猪的来源呢?(一)尽多地发展母猪,相应地发展种猪。原有的大母猪五百二十头,小母猪二百余头,一律没有阉割,让它们繁殖,并从繁殖的小母猪中,挑出合格的留作母猪。至10月份能繁殖的母猪已增加到一千四百零七头;种猪增加到四十七头。(二)选择种母猪与种公猪。除购来苏联大白猪、约克夏等优良种猪外,主要是从本地选择。根据“母大子肥”的道理,注意挑选小头、小耳朵、大眼、宽嘴、脸短皱少、脖子肉多、脊背平、屁股圆、腰长腹大、蹄直、奶头多的留作母猪;挑选双脊双背、身长肚小、吃食快、有精神的留作种公猪。(三)采取“双重配种法”和“种猪杂交法”进行繁殖。双重配种法,就是用一只母猪与不同品种或同品种的两只公猪,各行交配一次,两次交配中间相隔十分钟左右。这种办法能提高受胎率,多生小猪;种猪杂交法,是用外来的良种公猪配本地的母猪。它的好处是生的小猪个子大、长的快、易上膘,并能适应本地环境。采用这两种办法,一般的母猪每窝都生十六、七头小猪,最多的一窝生二十五头。(四)社内公养母猪所繁殖的小猪,首先满足本社需要,而后出售。社员私养母猪所生的小猪,按市价卖给没猪或猪少的社员。
养猪工作开展起来后,曾一度发生饲料困难。到外地收买,不仅难买而且价钱昂贵。于是,社委一面组织妇女儿童采集野菜、野草,一面在金瓜地内大量套种萝卜,解决了饲菜饲料的困难,夏秋两季到处都是粗饲料,在这种宝贵季节里,除随时吃用之外,必须收藏起冬季与春初需用的粗饲料:(一)全社种植的十二种农作物的副产品有:秧、叶、菜、壳、秕、糠、缨等二十三种,共产三百九十三万余斤。(二)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里,大力采集遍地丛生的野草、野菜,如米蒿、榨草、荠荠菜、苦菜棵、夫苗秧、杏仁子棵、扫帚菜、枪子棵、蚂蜂菜、曲曲芽、蒲公英、婆婆酸、水萝卜棵、交葛兰等八十余种,收藏了约有十万余斤。(三)全社有二万六千二百四十棵杂树,除随时采集喂用之外,还收存起榆、枣、杏、梨、桃、杨、椿、柳、槐等十三种树叶四十九万余斤。以上几种共收藏起四百五十七万余斤。今冬共需二百零六万斤,1957年旧历5月前需六百万斤,总共需八百零六万斤。除了已有的,还缺三百四十九万斤。计划明春在金瓜地内套作萝卜一千亩(成长期仅四十五天),茎与缨可产一百五十万斤,春、夏两季采集新生野菜、野草、树叶等五十万斤;苜蓿五十亩,明春可割二万斤;买酒糟一百四十六万斤。
除了粗料,还必须有适量的精料。至明年5月前共需精料二百九十四万余斤。其来源:胡萝卜、白萝卜、地瓜,能顶精料一百一十万斤;磨地瓜粉所得粉渣一百五十万斤(干的),能顶精料三十万斤;社内和社员的自留饲料九十万斤;买油饼五十二万斤;社员磨面剩下的糁、皮约有十三万斤。
这样,养猪所需要的精、粗饲草饲料就全部解决了。
要发展养猪业,除了社公养以外,还必须发动社员家庭养猪。这样,可以减轻大量集中公养的负担,解决社员零用钱的困难,推动全体社员积肥,保证90%以上社员增加收入。但是,还要注意解决如下一些具体问题:(一)采取统筹兼顾的办法解决私养猪的饲料问题。在采集树叶、野菜、野草的时候,对养猪的社员加以照顾,并具体帮助社员订出家庭采集粗饲料的计划。同时,要把精料和农作物的副产品,适当地分给社员一部分,使社员得到必要的精饲料。(二)解决社员养猪的资金和其他方面的困难。经过全社排队摸底,最困难的社员有八十四户,农业社按最低的市价拿出仔猪,让他们喂养。喂成肥猪或生了小猪卖以后,再收回价款。对临时困难的一百四十七户,采取了贷款和赊给仔猪的办法加以帮助;夏、秋分配的时候,收回本息。对孤寡、老弱、病残等无劳力的六十九户社员,除用以上办法扶助外,还帮助他们修盖了猪舍。这样一来,就把社员喂养生猪的困难全部解决了。(三)调整粪价。入春以来,社内收买粪肥的价款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15%,这对刺激社员家庭养猪起了很大作用。(四)帮助改进喂养技术。随着社员家庭养猪事业的发展,需要改进喂养管理的办法:(1)各猪场分片帮助社员提高喂养技术,吸收他们参加研究喂养、调料等会议,并邀请他们实地参观;(2)注意防疫工作,不论社或社员家庭喂养的猪,统一消毒,统一筹备防疫等用品;(3)组织合作社的有经验的饲养员和社员家庭养猪能手进行分户实地指导、帮助。
该社一年来发展养猪是有很大成绩的。除去卖出的四千二百余头仔猪和一千零五十头肥猪外,至11月20日全社公养猪已增加到四千四百五十七头;社员私养猪已达一万零四百一十六头。公、私共有生猪一万四千八百七十三头。至年底六百一十三头母猪还能各生小猪一窝,每窝平均至少有十头。实现1956年发展养猪两万头的计划是完全有把握的。
生猪的迅速发展,不仅保证了农业增产,而且充分发挥了劳动潜力。今年农业生产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旱、涝、虫、风等自然灾害,但由于粪肥足,仍比去年增产二成。仅养猪获利就收入二十八万八千余元,占农业收入的30.6%。全年可以出售肥猪一千五百头(已出售一千一百余头),社员不但增加了实际收入,而且每人比去年平均可多吃到一斤肉。因此社员中流传这样几句话:“猪成群,圈如村,粪堆似山群;又赚钱,又肥田,粮钱用不完;又吃肉,又支援,建设工业不费难。”充分反映了社员的喜悦心情。(原载“农村工作通讯”第八期,本报编者在文字上略有修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