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9阅读
  • 0回复

谈全面发展的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23
第7版()
专栏:

谈全面发展的教育
徐?
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共产主义教育。由于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一般也叫作全面发展的教育。
共产主义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从它的目的、任务、方法到制度等,都有它不同的特点,而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的内容虽然很复杂,但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就是要培养年青一代成为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这个目的不是由某些人凭主观想出来的,而是根据人的个性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所提出来的。不到一定的社会阶段,不可能提出这样的教育目的,提出来也不能实现。所以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实施,要有一定的社会条件作根据。它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共产主义教育工作,是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工作紧密地联系着的。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我国社会性质起了根本的变化。经过几年的准备,便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工作。同时,在教育方面,也相应地起了很大的变化,有了不少的进步。这就使共产主义教育的实施有了可能。另一方面,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新社会要求新的人来建设。因此,共产主义教育又是我们建设国家所必需的。既有可能,又有必要,所以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这是非常适时的。这个方针给我们教育工作者规定了明确的努力方向。我们今后要朝着这个方向做许多工作:一方面,要改造那些不合于这个方针的教育措施,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和做好符合于这个方针的教育措施。但是这项工作是很艰巨的,也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完成。
全面发展是指一个人的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确切点说,就是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包括人的身心特点的总和。这些特点是在一个人的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培养起来的。人的个性的发展,并不是一种无目的无方向的自发的生长过程。因为人是一个社会的成员,他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之下,就必须发展成为一个符合于这个社会要求的个性。但人又是一个有机体,不像一块木头或一块铁,可以任意做成一件东西。因此,人的个性的发展既要受制于生物发展的规律,但更重要的是要受制于社会发展的规律。离开了这两方面的科学根据,任何从主观愿望出发提出的关于个性发展的理想,都只能是空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学说,就是在这种关于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理想。关于个性全面发展,我的体会是包含下述三种意义:
首先是脑力和体力的充分发展,并能很好的结合。这是由于人是一个统一体,身心是不可分的。身心的圆满发展保证了一个人能更好地从事劳动,也保证了生活的幸福。可是在阶级社会里,因为不合理的劳动分工,脑力发展的人,常常是体力不发展的人,体力发展的人,常常又是脑力不发达的人,使人陷于片面发展。克服这种片面性而使每个人的脑力与体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
其次,全面发展应该是一个人既具有高度发展了的劳动能力,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因为人和人相处,必须有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高度发展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结合起来,这个人才是真正的自由人,才是社会最好的成员。
第三,全面发展要使每个人都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高度文化艺术的修养,能欣赏美和创造美好的事物。
这几种意义对全面发展来说都很重要,而且是缺一不可的。不过因为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不同,发展的水平不一定相等,各方面发展的程度也不一定一致。但必须每个人在这几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才能算是全面发展。
目前有许多文章在谈到全面发展时,只提三件事,即“身体、知识、政治”,也有人提“德才兼备,体魄健全”。其实单提知识,不等于智力的充分发展,更不等于脑力和体力的结合。身体、知识和政治三者都好的人,可能是一个很勤恳负责的劳动者,也可能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空谈家。何况把政治来代替道德品质,而且又忽视文化艺术的修养,这不是全面发展,而是片面发展。
当然,全面发展的要求是要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水平而逐步提高的,目前应该把要求的标准放低些。但是,决不能把片面发展也算作现阶段的全面发展。这是对全面发展的意义的歪曲。
人的个性的发展,有赖于三个因素:即先天的素质、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先天素质是个性发展的自然条件,它的不同,会影响到个性发展的不同。但素质只是一种可能,要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要靠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人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后者影响更大。人受环境的影响又不是消极的和被动的,而是人在改造环境的同时,改变了自己的本性。所以尽管所处的环境大致相同,但各人所受影响却不一样。在同一个家庭里,或在同一个学校里,甚至在同一个班级里,各人所受影响就可以不同,致使各人的个性得到不同的发展。
人的环境对于个性发展虽然影响很大,可是由于环境太复杂,它的影响常常是超乎一个人的自觉的控制之外。因此,单靠环境的影响虽然也可以形成个性,但所形成的个性不一定符合社会的要求。因为单靠环境的影响,便带有很大的自发性,不能保证个性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
使一个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的更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对人的身心发生感化作用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排除了那些不利的环境条件,组织和运用了那些有利的条件,用了一定的教材和方法,依照受教者的年龄特征,循序渐进地从各方面去培养。如果教育过程组织得好,教育者又能发挥主导作用,对于人的个性的发展是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
但是,不要以为任何一种教育都可以达到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有的教育——如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不但不能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而且恰好助长了人的片面发展。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也是通过人去实现的,不同的人也可以使教育发生不同的作用。所以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关系教育的质量非常大。
当然,更不能把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三者割裂开来。没有一定的先天素质作基础,环境与教育也起不了作用;没有环境的配合,教育也无能为力。三者缺一不可。有些人以为单靠教育,就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不考虑一个人的先天素质,也不考虑环境,这是错误的。教育不是万能的,也不能超出社会历史条件去培养一个理想的人。
教育的范围也很广泛,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一个人从小到大,经历着家庭、学校和社会这样一条道路,一般总是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不同的教育。当然,那些没有进学校的,就只能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不过人的幼年和青年时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最大。从学校走到社会,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教育的不同,个性还会继续改变。
可见,人的个性的发展,学校教育的作用虽然比较大,但决不是唯一的。如果一个人所经历着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符合全面发展的要求,也要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效果。
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即智育、体育、德育、美育和综合技术教育(即基本生产技术)。这五个组成部分担负着不同的任务,但又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智育的基本任务是武装学生以现代的基本科学知识;和应用知识于实际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形成学生的世界观。体育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体力,使身体壮健,培养有从事各种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技巧,培养学生具有健康教育的知识和基本的卫生习惯。德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性格,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与正确的认识,懂得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力求美化。最后,综合技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生产最基本的原理和学会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
在学校教育中,从学校环境的布置,学生生活的安排,课外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一直到课堂教学,都在不同程度上贯彻着这五个组成部分的教育。自然,其中主要的是通过教学来进行。就教学内容来说,一个好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便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在教学计划里,科目的设置,授课时数的安排,时间的支配,都可以体现是否符合全面发展教育的精神。在教学大纲里,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及系统性如何,也和贯彻这五个组成部分有密切关系。至于教学方法,如果运用得好,也可以恰当地对于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各门科目贯彻这五个组成部分,是轻重不同的,不能等量齐观,但也不能机械地把各门课程割裂开来。例如上体育课,它在贯彻体育方面当然作用大些,但也要给学生以关于体育的知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舞蹈及优美的体操动作等),甚至也有机会训练他们操作某些简单生产工具的能力。这就说明,任何一种科目,都有贯彻五个组成部分要求的可能。
然而又有人走到另一个极端,认为每一堂课都要在这五个组成部分上做点工作,于是常常费尽心血,无中生有,把一堂好好的课添上了许多蛇足。这同样是不必要的。
有些人为了反对把全面发展误解为平均发展,主张学生在学习各门功课时可以不必都要求五分,认为有些功课学生对付过去就可以了。我不同意这种意见。因为教学计划上的功课。分量本来就不同:有的每周五、六小时,有的每周才二、三小时;有的开设两年,有的才开设半年。这样支配功课,本来就是为了照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各门功课的分量既不一样,如果学校又公开提出,某些课程只要求及格就行了。那就等于对这些功课又打了一个折扣。
其实要求学生都学好教学计划上面的功课,既不是要求学生平均使用力量,也没有要求学生非考五分不可。要求能够考上五分固然好,否则考个三分也并没有受到什么处分。这正是为了适应各人的个性而保留的伸缩性。但有的学生门门功课可以考五分,那究竟是一件好事。学校可以作为希望提出,作为学生努力的一个方向。当然,学校如果采取硬性规定,或者采用集体强制或竞赛的方式来压迫学生门门考五分,那是错误的。但如果学校明白提倡那些功课应该学好,那些不应该学好,那也是错误的。
有人说,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普通学校的事,高等学校是专业教育,用不着。这同样是对教育工作的完整性认识不足,也是把全面发展的教育和专业教育对立起来的结果。
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与普通学校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都是为了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都是要通过学校的环境、生活、课外活动及课堂教学等来实现。不同的地方是:高等学校要培养学生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但不能把培养专家的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对立起来。因为社会主义类型的专家,正是要个性全面发展的专家。也不能把人的个性的发展固定化,以为普通教育中全面发展好了,就保证永远是好的,而且不可以再提高。人的个性的发展是变化的,也是无止境的。高等学校为什么不可以供给年青人以个性进一步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机会呢?
但是,高等学校究竟是培养专家的地方,更多的教学时间应该放在专业上,不能像在普通学校那样,设置许多普通课程来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其实也不必要。因为前面说过,任何课程只要运用得好,都可在不同程度上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的五个组成部分的要求。何况除上课外,还有环境条件、生活条件以及课外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呢?
有人认为:在高等学校里,学生不能全面发展,主要是教学计划不好。我认为教学计划要修改,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其他方面也要改进。根据我的看法,要在高等学校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应该做好下列几件事:
首先,要修改现行的教学计划,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1)减少政治理论课的科目和时数,应该把一些政治教育贯彻到专业科目的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去。(2)减少必修科目,增加选修科目。(3)要做好生产实习和教学实习的工作。
其次,要修订教学大纲。结合我国目前实际需要的师资水平和学生知识基础来使它更精简集中,重点突出。
第三,要大力改进教学方法,那种照本宣读、念讲稿的教学方法必须坚决摒弃。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鼓励学生课外研究和独立钻研。
第四,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强音乐、艺术、戏剧及其它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的指导,加强各种体育活动和学校的卫生教育工作。
学校行政领导必须认真贯彻以教学为中心的方针,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机构及社会活动。不要任何工作都“兴师动众”,也不要什么都强调集体。应当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之下,充分发展各人的不同个性。
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工作也是复杂艰巨的;同时也不能脱离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而孤立地来进行。几年来我们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今后要做的工作还更多。我们既不怕困难,也不要简单从事。那种以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单纯强调主观努力,以致急躁冒进的作法也是不对的。其实,共产主义教育的实行,对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有些我们可以做到,有些还只是一个努力的方向。我们不能把将来要做的事,拿到目前来做;当然也不要把目前可以努力做到的事,推延到将来去做。共产主义教育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有它的现实性,也有它的方向性。我们必须辩证地把二者结合起来理解,才不致在工作中左右摇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