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美国“实力”政策的新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30
第6版()
专栏:

美国“实力”政策的新装
纪隆
从今年11月中旬起,美国的通讯社和报纸刊物纷纷传说美国外交政策有了重大的改变。接着,就开始了官方的宣传。12月6日,尼克松在全国汽车展览会宴会上的演说里,曾经着重地夸耀美国外交政策的“改变”。他说,这是“历史的转折点”,“美国经受了历史的考验”。他并且渲染这个“改变”具有“高度戏剧性”。
尼克松说:“现在我们已经放弃了殖民主义,并且保证支持以前被大国当作殖民地统治的国家”。这是目前美国所宣传的外交政策“改变”中的主题。尼克松既然说美国“已经放弃”了殖民主义,显然美国也不再隐讳它过去所执行的是殖民主义的外交政策。现在,暂且不咎既往,问题首先是,美国是否用实际的行动来改变过去的政策呢?例如,对于葡萄牙在果阿的殖民统治,美国是否现在撤销杜勒斯和葡萄牙外交部长在去年12月发表的联合声明所表示的立场,正面支持印度人民收回果阿?美国现在是否支持印度尼西亚收回西伊里安的正当的要求?对于塞浦路斯问题,对于阿尔及利亚问题,美国现在是否采取明确的反殖民主义立场?冲绳岛人民反对美国的军事统治,要求恢复归属日本;美国现在是否要尊重他们的愿望?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具体问题。在每一个这样的具体问题中都存在着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美国当局空谈“放弃”殖民主义是混不过去的。人们要求美国用行动来表明。
到现在为止,美国只能举出一件事装饰门面,那就是,美国在联合国顺从了大多数国家的意见,在埃及事件上要求英、法、以色列停火撤兵。但是美国这样做并不是出于对埃及人民正义立场的支持,而是企图借此排挤英法,以便取代它们的地位。合众社记者汉斯莱在报道中就曾指出:“美国已经向英国和法国表明,它打算把由于巴黎与伦敦进行不幸的苏伊士冒险而丧失力量和威信以后所留下的势力范围的真空地带设法补充起来。”因此,美国一面在联合国投票要求英、法、以停火撤兵,一面又公开地为英、法、以的侵略行为辩护。在12月6日那篇演说里,尼克松就曾说:“我们的朋友(指英国和法国)是在严重的挑衅下采取行动的,他们差不多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甚至说,在埃及事件中,英法“面临着除了还没有使用武力以外的一系列侵略行为”。按照尼克松的说法,英、法是在遭受埃及的“挑衅”和“侵略”之下,“忍无可忍”而采取行动的,也就是说,执行殖民主义政策、发动侵略战争的英法是对的,它们的行为是正当的,而埃及的行使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独立的正义行为却是“挑衅”和“侵略”。难道抱着这样的见解的美国当权人物能够宣称自己已经放弃了殖民主义吗?
美国统治集团以为只要拿英、法做替罪的羔羊,转移目标,美国就可以一身干净,挂上“反殖民主义”的新招牌。美国资产阶级政论家李普曼12月4日在“华盛顿邮报”上就已经指出,这样做是行不通的。他说:“相信这一点就是忘掉半个世界、忘掉远东和太平洋这个地区到处都有美国的存在。在日本、朝鲜、冲绳岛、台湾海峡、南越和托管岛屿——即所谓托管领土——都有美国的存在。”在这里,李普曼故意没有提美国在中东、拉丁美洲以及世界其他各处的殖民扩张,但是就仅仅以他所举出的事实来说,美国无论怎样宣传,也绝对无法使人相信它已“放弃了殖民主义”。因此,连李普曼也承认,如果装作忘记这一切,“那就是严重地欺骗自己”。对于坚决为反对殖民主义而斗争的亚非人民和世界其他各处的人民来说,这种欺骗手段显然是十分拙劣的。
美国统治集团还把美国在埃及事件中最后与英法的分歧解释为和平与战争的原则上的分歧,强调美国主张和平和“道义上的压力”,反对“有意用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自然,如果美国真正主张和平,反对战争,那是值得欢迎的。但是,12月11日代表美国政府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上发表“哲学性的背景讲话”的杜勒斯所真正强调的并不是和平。他说,
“道义上的压力”是需要的,但那只不过是作为“保持军事实力和决心”的手段,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地仍然依靠“军事力量”,具体地说,就是“原子报复力量”。据美新处报道,杜勒斯“认为最重要的是,必须维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力量,同时应当对于自由世界在必要的时候使用这种力量这一点毫不怀疑”。他在这篇演说里,不只一次提到“决心”,不是和平的决心而是保持军事实力和使用军事实力的决心。这种“决心”不禁使人立即联想到杜勒斯的“战争边缘的艺术”。很明显,杜勒斯12月11日所说明的美国外交政策,仍然是那个遭到亚非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对的“实力”政策、战争政策。法新社12月15日从华盛顿报道了美国某些评论家的看法。这些评论家尖锐地指出:“杜勒斯所鼓吹的道义力量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宣传而已”,“一种单纯依靠军事威力和宣传的外交政策是极其可能导向战争的”。正是这种政策组成了制造紧张不和的北大西洋集团、东南亚条约集团和巴格达条约集团;正是这种政策使各国人民苦于沉重的军费负担,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受着“禁运”的限制,广大地区人民的健康受着美国氢弹试验的威胁。美国的这种“实力”政策,不管穿上怎样迷人的新装,都不能不受到各国爱好和平人民的反对。
美国还常常提起用经济“援助”来争取亚非国家。尼克松在他的12月6日的演说中把这种“援助”称为“慷慨的援助”。其实,人人都知道,美“援”是附条件的,并不“慷慨”。只是从去年下半年起,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苏联,向亚洲某些国家提供无私援助并且展开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以后,美“援”的条件才被迫逐渐放松。艾森豪威尔在今年3月的援外“特别咨文”里曾经特别强调这种放松的必要。尼克松在演说中也承认,提供这种“慷慨的援助”是因为“有些人乐于接受莫斯科所发出的诱惑人的歌声”。
是不是美“援”真的变得那么“慷慨”了呢?埃及的经验可以说明。例如,去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准备资助埃及阿斯旺水坝建设第一期工程款项五千五百万美元(英国同时宣布资助一千五百万美元),这项资助本身没有条件,但是该款与世界银行准备同时贷与埃及的二亿美元应当作为一个整体,而世界银行的贷款则附有监督埃及财政的条件。纳赛尔总统今年12月10日接见意大利“时代报”记者时曾经表示:“他们把援助阿斯旺水坝建设工作的问题同一些能够使埃及沦为殖民地的条件联系在一起”。所谓“慷慨”,就是这样的。事实上,有的条件不一定是正式提出、明文规定的。譬如,美国经常从政治角度来考虑美“援”并加以控制。美国国际合作署署长霍利斯特曾经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表示,对于各国的计划“援助”数字不能公布,因为“鉴于全世界的变化局势,国际合作署必须保持很大的伸缩性,对于各国的计划或增或减,以便最有效地执行整个计划”。今年7月19日,美国政府突然宣布撤回“援助”阿斯旺水坝建设的建议,就是这种“伸缩性”的一个例子。
据合众社记者汉斯莱12月12日自华盛顿报道,美国官员最近又表示,重新考虑帮助修建阿斯旺水坝的问题,但要看纳赛尔以后几个星期中的态度而定。显然美国还打算在对阿斯旺水坝建设计划“援助”问题上继续做文章。但是,通过美国在这一个具体“援助”问题上的反复无常,人们却更加看清了美“援”的政治企图。许多亚非国家对于美“援”特别警惕,是有充分的道理的。苏加诺总统曾经向美国人直率地说出了亚非人民对于这种自称为“慷慨”的美“援”的基本态度。他说:“当然,我们要接受援助,……可是,我们宁愿赤手空拳地在我们的土地上和丛林中进行劳动,也不愿意拿我们任何一部分自由去交换任何种类的援助”。
亚非人民和世界其他各处的人民所要求的是自由、独立、进步、和平。为了这些,亚非人民和所有其他爱好和平的人民一样,愿意同所有的人合作,也随时准备对一切的敌人斗争。至于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各国人民已经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了从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中去判断。“实力”政策的执行人目前这样宣传美国政策的“改变”,实际上只是挂上反殖民主义的招牌,打起和平的旗子,披上“慷慨的援助”的外衣,在亚非国家中钻空子,分化削弱世界和平民主力量,恢复“冷战”,制造紧张,在亚非地区和其他地区用伪善的面目进行帝国主义的扩张。但是,任何巧妙的伪装,也不能挽救美国“实力”政策必定失败的命运;亚非人民和各国爱好和平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和争取和平、进步的斗争,是不会因为美国的欺骗手段而稍为松懈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