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读者来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01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读者来信
要不得的经验
河南省地方国营南阳丝织厂,曾推广了一项“先进经验”,这项经验的主要内容就是出了副品就扣工人的工资。同时,这个厂在计件工资规程里还有这样的规定:计件工均以正品计算工资。络经、打纬、缫丝、扻经、接头等工种,出了废品则扣工资50%;羽纱、修绸等工种出了副品全部不发工资。据说这是提高产品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自从贯彻了这个计件工资规程以后,十个多月来,有90%的计件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惩办——扣工资。羽纱工序档车工秦廷润,去年9月份出了副品,一个月的工资扣掉10%(不包括病、产假工资)。现在工人一进到车间,就提心吊胆,非常紧张,不知道啥时候就会祸从天降。
扣工资的目的,在他们看来,这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唯一法宝,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事实却告诉了人们,这种做法是事与愿违的。丝厂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除了操作上的疏忽大意之外,还有材料的变化、机器设备的好坏、车间温度的控制情况、技术的熟练程度、操作是否合理,以及劳动组织、管理制度、思想教育等等,这些都和产品质量有关;甚至工人和爱人吵了嘴,也会影响产品质量。要想找出产品质量不高的原因,必须多做具体的分析研究工作,更重要的是对工人加强思想教育,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问题才能解决。但是这个厂的领导干部,却把这样一个细致的工作看得那么简单。
扣工资的结果,不仅没有使副品减少,反而影响工人的生活,影响了工人的团结。这个工厂是三班生产,一匹羽纱往往由三班工人完成。羽纱下机以后,要是副品,不但工人拿不到工资,而且也不能参加先进生产者的评选。这样就造成了三个班的工人互相猜疑、抱怨,对工人的团结有很大影响。
这种少做思想工作,而在扣工资上打算盘的做法,应该立即停止。 李茹然
可喜的收入 重大的浪费
洛阳机具修配厂这几年在生产中积下了大量“铁刨屑”。厂里把这些东西完全看作废物,没有设法加以利用。去年7月间,这些铁刨屑已经无处堆放了,厂里出了一百零七元,雇一批架子车来,把它们当垃圾清理了出去。
附近孟津县的太仓农业生产合作社发现这是一笔财富,便组织十二名社员设法把这些铁屑熔炼成铁。从去年9月到今年1月,他们共炼出八万九千斤铁,卖得一万一千多元。
对太仓农业社来说,这无疑的是一笔可喜的收入,但是,对洛阳机具修配厂来说,这难道不是一笔不小的浪费吗? 吴俊敏
如此“疗养”
最近,鹤岗煤矿有几十个到牡丹江煤矿工人疗养院疗养的工人被“碰”了回来。主要原因是疗养证上规定的到达日期已经过了,疗养院便以“过期无效”为名,拒不收留。
这些工人并不是自己愿意“过期”,而是工会发疗养证就发晚了。疗养院也知道这种情况,但是为了“执行制度”,就让疗养员们来回跑冤枉路。
我们不禁要问:鹤岗煤矿的工会干部为什么要把疗养证发晚了?牡丹江煤矿工人疗养院为什么这么机械地执行制度,让带着病痛的工人在火车上来回受折磨?他们这些作法难道真正是为疗养人员服务吗? 彭华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