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阅读
  • 0回复

龚宝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02
第2版()
专栏:

龚宝仁
本报记者 刘衡 (一)
1956年春天,鞍山冶金化学建筑工程公司准备在包头成立分公司。六十九岁的工程师龚宝仁跟年轻人一块来到了包头工业基地。
他那个比他只小一岁的老伴,也说不管生活有多苦,一定要跟着丈夫到包头来。老婆婆很心疼丈夫。天刚冷,她就叨咕开了:“我看,你那身穿了两年、加了三回棉花的旧棉衣,不能再穿下去啦!再穿,你的老骨头都要压碎啦。得做件丝棉袄,走路一身轻。”
龚宝仁听了,赶忙挡住:“我不要!我不要!詹先生说过:‘工程师的脸要像张飞的儿子,是黑黑的。工程师的手,要经常满地抓个不停。’咱们不能穿好衣服!”
龚宝仁是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学生。他从南到北地修铁路有三、四十年的时间。全国解放以后,领导方面看他岁数大,不让他满山遍野跑着修铁路,光让他坐在办公室里领导盖房子。龚宝仁在办公室里,越坐越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可是,当他一听说包头要建筑密密的铁路网,缺少有经验的工程师,他忽然发现,自己并没有老,自己身上有许多力气还没有全部拿出来呢。 (二)
一个夏天的早晨,龚宝仁到工地去。才走了一里路,突然一辆吉普车从后边“嗤溜”赶上来,刚好停在他的前面。司机老高打开车门,笑嘻嘻地跳下来说:“龚老师,上车吧!要不是有人给我们通风报信,又被您溜走啦!”
“咳,咳,‘人老骨头硬,越走越有劲’,其实,我这是跑惯路的腿啦,走走没有什么。”龚宝仁一边说,一边跟着老高上了车子。
“龚老师,您说您走走没有什么。您不晓得您这么偷偷一走,害得我们挨了多少次批评!孙经理老怪我们汽车队:‘龚老师是个急性人,要不是你们出车太慢,他准会坐车走!’天哪,真把我们冤枉死啦!”
“这不怪你们!这怎么能怪你们?我要去给孙经理说说。”
车子开到了昆独仑河边。昨天这里还是一条干巴巴的河沟,没想到今天已经涨了汪汪一片大水。老高刹住车,跳下来,龚宝仁跟着他走到河边。
老高打量了一下水势,对龚宝仁说:“车子过不去啦,得弯路走。南边新建了一座大桥。”
“不用啦!水并不深,车子走不了,人可以淌过去。以前我在江苏修铁路,经常卷起裤腿过河。”
“那会儿您有多大?”
“三十多岁。”
“这不就得啦!那会儿是三十 多岁。可是这会儿,您不是快七十了吗?”
“快七十了又有什么要紧?你算一算,汽车跑一趟,要花好些钱?再一弯路,又要多花多少汽油?加上我身上有要紧事,不能耽搁!”龚宝仁说着就解鞋带,脱鞋子。
老高站在旁边,急得不行。正好有位白同志准备淌水过河,就把龚宝仁背了过去。 (三)
龚宝仁急着过河,的确是有要紧事。他找到一位技术员,跟他研究一张施工图纸。
“这么短的一段铁路,为什么要修三座大桥?”
“包头地区风多山洪大呀,应该慎重一点。”
“这儿水的流量有多大?”
“不知道,设计资料上没有写。”
“设计资料上没有写,就得我们自己多方面去找资料呀!不知道水的流量,怎么能决定要修三座大桥呢?”
技术员脸红了,没有做声。龚宝仁想了想,又说:“铁路修好了,是要用好几辈子的,一点也马虎不得。要是桥修少了,修小了,将来一涨水,就是大事故。要是桥修多了,修大了,固然保险,可是国家的宝贵资金不是白白地给浪费了吗?因此,咱们一定要根据许多资料,尽量把桥修得不多不少,不大不小,刚刚合适。当然啰,咱们铁道队刚刚来,对这个地区情况不了解。那不要紧!咱们走到哪里,就要向当地老乡请教。”
龚宝仁离开技术员,走进一个村子,找到一位五十五岁的杨老汉,他们就攀谈起来。
“这里的水大不大呀?”
“不大,一个时辰的急水,也泛不起两尺高呀。”
“一年有多少次水呀?”
“不多,顶多七次八次。就是有瓢泼的大雨,一两个时辰就下去啦。一般的小雨,因为是砂子地,都渗进地里了。”
龚宝仁让杨老汉领路,沿着河渠一直走到乌拉山脚下。
第二天,龚宝仁又跑到村子里,通过杨老汉找到一位六十三岁的韩老汉(他在村子里住了五十多年)。三位老人顺着几条河渠,一路看,一路谈。龚宝仁了解到很多情况,回到家,连夜赶写了一份报告,建议把三座大桥减成一座。
中央设计院特地派邢工程师到包头来研究这个建议。经过好多天激烈争辩,好多次实地勘查,建议终于被批准了。
晚上,龚宝仁在宿舍里怎么也坐不住了。问题还不仅仅在于这个建议能为国家节省多少钱,而是通过这个建议,他看出自己并不算老,还能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这天刚好是星期六,他走出房门,穿过几条沙子路,到俱乐部去了。 (四)
龚宝仁的老伴睡醒一觉,忽然发现房子里很亮。原来电灯开着,龚宝仁正伏在桌子上写什么东西。老婆婆又急又气:
“你在写什么?怎么还不睡?我看你呀,怎么越老精神越大?白天在外边跑,晚上又在屋里写。你写的宝贝建议不是已经被批准了吗?你又在写什么新发明,新创造?”
第二天清早,龚宝仁还睡着没醒,老婆婆轻轻地穿衣下床,轻轻地拉开抽屉,翻了几翻,翻出两张写满字的稿纸。一张纸写的是一首旧诗,题目叫“老年偷闲学少年”:“佳日乘兴入舞场,节奏音乐水银光。婆娑冯妇腿脚生,梨花一树护海棠。……”
另外一张,是入党申请书。
老婆婆看完了诗,看完了申请书,再也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了。明明知道丈夫还没有睡醒,她一个人笑着说开了:
“我说么,你还会有什么秘密,瞒得过我?我看你呀,简直是棵老牡丹,七十岁啦,还要开花!”(附图片)
龚宝仁工程师在工地看图纸(速写) 于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