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阅读
  • 0回复

谈“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3-17
第8版()
专栏:

谈“挤”
晨路
挤,在北京成了一件群众性的话题。在电车和公共汽车里,在商店里,人们都有“挤”的感觉。
“挤”是怎么造成的?原因很多,难以一一尽述。这里,我只想谈谈造成拥挤的原因之一,就是某些机关企业盲目集中北京和机关企业盲目在北京扩大家业的问题。在大街小巷,新挂出来的“××”机关、“××北京办事处”、“××出版社”等等的牌子,近几年来不断增加,而这些牌子挂出来之后,助长了北京各方面的挤。例如很多中央级的专业出版社在北京集中,紧跟着印刷厂也就如雨后春笋地应运而生。于是乎,大批纸张由车、船运来北京;在北京编辑印刷之后,又由车船运往各地。自从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发出以后,科学研究机关大大发展了,这当然是可喜的现象。但是毛病发生在那些可以放在北京、也可以不放在北京、甚至是完全不该放在北京的,今天却都在北京凑热闹。谁都知道北京是个缺水的城市,但是和“水”有关的科学研究机关,也要在北京盖研究楼、盖办公楼、盖宿舍楼。在北京原只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河湖,也被这些机关的领导干部看成是白浪滔滔的海港了。因为那些某种金属、某种矿藏的设计勘探公司在北京“设计”,不少技术干部就要一年几次乘坐飞机、火车,长途跋涉远征“现场”。还有的机关眼下虽然还没有在北京落户,可也在北京搞个:“××北京办事处”。迫不得已迁出北京的机关,也还在北京来个留守摊子之类。
机关盲目集中北京,在挂出牌匾前后,就要装电灯、安电话、买桌椅、书橱、衣柜、单双人床,准备办公室和宿舍等等。干部一来,家属也得来,而且人数几倍于干部本身的数目。再加上其他原因,每逢上下班,尤其在假日,买菜排队、理发洗澡要先领牌挂号……。
因此,要解决北京的拥挤问题,办法当然很多,解决一下机关、企业盲目流入北京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办法。所以,请那些不应该放在北京而放在北京的机关、企业向外迁移迁移;可来可不来京的机关、企业,也就请他们暂时留步吧!当然,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是有很多困难的。因为机关、企业集中北京,几乎百分之百都是有很多条“理由”的。例如某某总局既然在北京,总局领导干部就有“理由”把某某分局以及所属的某某研究机关也放在北京。据说,这样可以上下通气,可以便利工作,克服官僚主义云云。这些“理由”对某些机关也可能成立,但对另一些机关就并非如此。有些人只是考虑到有利的一面,而忽略了不利的一面。即在“理由”中的有利一面,分析一下也还是有值得商榷之处。官僚主义是必须克服的,但克服的方法是深入了解情况,密切联系群众。不然,把机关、企业都集中在北京,在北京来研究水利、水力、水工;坐飞机去现场勘测,回到北京设计绘图,这是克服官僚主义的办法吗?
要改变机关、企业盲目集中北京的现象,还得依靠那些机关、企业的领导干部起个带头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