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知识分子和劳动锻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14
第7版()
专栏:

  知识分子和劳动锻炼
  张致祥
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出身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无论从家庭、从社会教育中,接受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甚至还有封建主义的影响。知识分子的知识有用,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知识分子,但是知识分子的思想,在没有经过改造以前,总是同社会主义有些格格不入。因此,他们必须进行思想改造。目前号召干部下放参加劳动生产,正是改造知识分子思想的一个有效措施。并且,知识分子参加劳动锻炼,能起移风易俗的作用,树立劳动光荣、勤俭建国的社会主义风气。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还不是人人都已认识得很清楚的。有些同志认为下放是屈材,钢材当木材用,大材小用,浪费人才;有些同志强调业务技术的特点,认为这也不能下乡上山,那也不能下乡上山;有些同志认为农村落后,没有搞头,也许还会沾染了“农民意识”;有些同志怕苦怕累,顾虑重重。在这些反映中,存在着什么思想呢?主要就是对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必要和改造的道路,缺乏明确的认识。
一个阶级的政权,没有本阶级的知识分子是不行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需要有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也需要造成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要造成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的队伍,一方面需要培养工人和农民成为有文化的工人和农民,另一方面需要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思想改造就是要解决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为谁服务、为什么服务的问题。
思想改造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主要是要经过劳动生产和斗争锻炼。固然政治学习是思想改造所必需的,可以引导我们去进行革命实践,并帮助我们总结革命实践;但是知识分子只靠读书,只靠理性知识,没有实践,没有感性知识,是不行的。很多人嘴里也说“劳动最光荣”,甚至写文章赞扬;但是,要在自己手上打泡,就不肯了。实际上这还是看不起工人和农民,还是“唯有读书高”。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有一定的个人才能。但是,反过来这也正是很大弱点。现在的青年知识分子由于缺乏劳动生产和斗争锻炼,一无生产知识,不辨五谷;二无阶级斗争知识,政治嗅觉不灵,经不得风险。有一些同志经过整风反右派斗争,认识了这一点,说:“整风第一阶段,心中漆黑一团,右派分子说什么,听什么”。但是,至今还有一些人不认识这方面的弱点,他们夸大脑力劳动的作用,看不起工人农民,看不起体力劳动;夸大个人才能,看不起集体。其实,知识是从生产、同自然的斗争中,从阶级斗争中来的,是要为生产和阶级斗争服务的。同时,我们有的一些知识,也只是继承了人民群众生产和阶级斗争的知识的一部分,而并不是生而知之的。在这种自高自大里面,存在着两个糊涂观念。一是不懂得个人的知识才能,不过是集体智慧的反映,虽然里面有自己的一份,但是只是一份。不少知识分子因为所从事的是个体精神劳动,常常容易被这种劳动方式所蒙蔽,否定集体。二是把脑力劳动看得过高,轻视体力劳动,不懂得脑力劳动必须同体力劳动相结合,而体力劳动又是脑力劳动的基础,人就是用双手劳动才发展了智慧,成为高级动物的,轻视和否定体力劳动,就是忘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者是人类生活、生产发展所必需的,同时又是互相依赖的。在过去阶级社会里,把两者对立起来,宣扬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对人类生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有害的。我国目前已基本上消灭了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的对立的经济基础,以及脑力劳动者同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对立;到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的时候,人人都将既是脑力劳动者,同时又是体力劳动者。
知识分子干部下乡,就是要去接受集体主义的锻炼、体力劳动的锻炼,从实践中解决个人同集体的关系问题、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的结合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树立无产阶级集体主义,树立劳动观念,真正成为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下乡劳动,经受锻炼,并不是简单容易的事。首先你下去会碰到农民群众和农村乡社干部,你怎样看待他们?同他们是什么思想感情?能不能吃苦耐劳?能不能接受领导?这些都是问题。知识分子自认为很敏锐,但是这种敏锐,只用于发现别人的缺点,而不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因此,下去以后,很可能瞧不起农民,瞧不起领导。如果这样,放不下知识分子的架子,就学不到东西。农民因为你瞧不起他,就可能不把你当自己人,而把你当作“客人”,不同你说心里话,不教给你本事。至于到底农民有没有可学的?是不是会沾染了“农民意识”?这是一种过虑。农业合作化后,集体主义在成长。农业合作社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以贫农和下中农为骨干的,他们是劳动者,贫农还是半无产阶级,他们是工人阶级巩固的同盟军,是坚定地拥护社会主义的,比我们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思想上先进得多,同时他们在实现农业合作化、摆脱了个体小生产的状态以后,思想意识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并且有劳动生产的本领,丰富的生产知识和经验。因此,在政治思想方面、劳动生产方面,都是必须拜农民为老师的。当然,农村还有未经很好改造的地主、富农,看你向谁学,怎么学。不解决学习的立场、态度问题,就是生活在工农群众中,也同样可以学坏。有的同志认为到农村中去学不到东西,会得不偿失,是错误的。只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那得到的正是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丢掉的只会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的臭包袱。
有的同志认为,知识分子下乡是屈材,是把钢材当木材用。但是,正确的看法,应当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不经受劳动生产和斗争锻炼,那才是“朽木不可雕也”,那才只是顽铁,而不是什么钢材。我们的干部,就是从革命战争、革命斗争、劳动生产中锻炼出来的;没有革命熔炉、劳动生产锻炼出来的干部,要取得过去的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领导现在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也是不可能的。但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不断发展,需要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干部就愈多。这些干部哪里来,就是要从劳动人民群众中生长出来,就是要把现有干部放下去锻炼。况且农村生产和农村文化还比较落后的状态,只是过去遗留下来的、暂时的现象,而我们有责任改变这种状态,在农村掀起生产革命和文化革命。农村需要各种各样知识分子,农民需要文化科学知识。知识分子下乡,一方面是去锻炼、学习,另一方面也负有支援农业建设、农村文化建设的光荣任务。
有的同志说,我有特殊的专业,不适于到农村去劳动锻炼。是的,我们既要注意共性,也要注意特性。确实有极少数的专业,像钢琴独奏家,如果长期在农村劳动生产,不可能经常练,是会荒废业务的。但是,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普遍的。并且就是像这样一些艺术工作者,也是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去进行锻炼的。有一些专业没有这样特殊,虽然也会对专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下乡锻炼可以学到不少正是自己缺乏的东西,并且锻炼一个时期以后,业务还是可以拣起来的。而不少专业,下去劳动锻炼,不仅没有妨碍,并且是有助于提高的,如话剧演员、导演、编辑工作者、民间歌唱演员等。有些同志不适当地强调专业的特殊性,骨子里是轻视劳动锻炼,不愿到人民群众中去,只要业务,不要政治,这正是只专不红、先专后红的错误思想的反映。
有的同志认为,下去短期劳动锻炼可以,长期当农民没有前途,浪费人材。当农民没有出息,没有前途,这仍然是剥削阶级的等级观念的反映。还没有下去,就要讲好长期还是短期,这正是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有锻炼之必要的表现,更谈不到有下去锻炼的决心。不解决这样的下去作客的思想,是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改造的。况且,是长期还是短期,不是可以预先许愿的事。这要看锻炼得怎么样,锻炼得好不好,个人思想感情和志愿的变化,工作需要如何。因为下乡劳动锻炼以后,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人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感情,长期落户当了农民,也许当了农业劳动模范,这当然是十分光荣的。一种人同农村建立了深厚感情,不再愿意离开了,在地方生了根,得到群众信任,当了社的干部和地方干部。一种人锻炼表现好,事业发展需要他,调回原行业工作,成为各项事业中又红又专的骨干。也会有极少数的人经不起锻炼,成了“逃兵”。一切要看事物发展而定,领导不能主观主义地许愿,自己也不应还没有下去,就已经想着回来。这就是说,为了使自己真正能够接受锻炼,不管将来是短期锻炼、长期锻炼,必须首先树立生根扎底的思想。
据说求仙得道,要经过许多磨练和考验;知识分子的劳动锻炼,就是求社会主义之道,也要经得起许多磨练和考验。要把困难设想得充分一些。离开城市生活到农村生活,从脑力劳动到体力劳动,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到劳动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这里面有不小的距离,特别是最后一点有很大的距离。从身子下去,直到屁股坐到劳动人民方面,要经过很大的斗争,特别是个人的思想斗争。这是一个思想革命。俭朴的生活,辛勤的劳动,你对农民的看法,都是这个劳动大学的重要课程。根据你的表现,农民将给你做鉴定,他们如果认为孺子可教,肯同你说心里话,肯直率地批评你,那就有及格和毕业的希望;如果对你敬而远之,那就糟了。这里面就有重重关口。只有甘心当劳动人民的小学生,又从而帮助劳动人民,只有放下干部官架子,学习当一个普通平凡的农民,才能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既然是革命,革命的诀窍之一,就是把困难估计充分,并向最坏的方面考虑,下定克服困难的决心,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其实,困难说穿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何况农村不是大家设想那样苦、那样落后。要革命,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呢?遭淘汰的毕竟是极少数,而绝大多数,经过锻炼,将密切联系群众,成为经得起风险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好干部。
到农村中去、下乡上山,是下放干部的主要方向。当然还有一小部分同志要到地方、基层去做文化工作,这也是为了加强基层,同样是光荣的工作岗位。这会有助于我们联系群众,联系实际,同样是一个锻炼。有的同志要到边远地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新兴工业地区去开展文化工作。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克服这种不平衡,用我们的劳动,把落后地区赶上先进地区,是多么光荣伟大的事业,这只有我们这一代才能做到。并且在某些方面,这些地区是并不落后的,相反有着丰富的宝藏。有的是老解放区,蕴藏着丰富的革命故事;少数民族地区,歌舞艺术丰富多采,需要加以发掘,发扬光大;有些地区在荒原上建设起现代的工业,迫切需要文化生活,需要去鼓舞、去反映他们伟大的劳动。去勘探、去开掘、去播种,新中国的文化工作者应该有这个伟大的抱负。
我们一切要从六亿人民出发,从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统一安排。希望同志们热烈响应党和国家的伟大号召,下乡上山,走上光荣的劳动生产战线,或者到最需要自己的岗位上去。留在原有岗位的同样应当重视自己的锻炼改造,百倍奋勉地工作。大家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为祖国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应当贡献的力量,尽自己应尽的义务!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12月4日张致祥同志在文化部干部大会上所作“关于精简机构、下放干部”的报告的一部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