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反党的“民主”三部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14
第8版()
专栏:

  反党的“民主”三部曲
  丁梓
徐懋庸曾以“弗先”的笔名在人民日报第八版上发表了三篇连续性的杂文,那是反党的“民主”三部曲:4月20日的“不要怕民主”、4月27日的“不要怕不民主”和5月16日的“第三种人的体会”。根据徐懋庸的“体会”,怕民主也好,怕不民主也好,既怕民主又怕不民主的“两头怕”也好,都是新社会“不民主”的证据,而这“不民主”,据说就是使人民内部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的根源。多么干脆!
在“不要怕民主”一文里,徐懋庸对“高级干部”大耍其“巧诈”的手腕。他对他们说:我懂得你们“愈来愈怕民主”的苦衷。你们的基础薄弱得很,“只是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的构成”,“自然经不起民主的冲击的”。但“愈怕愈不中用”,因为发展下去,矛盾就要变成对抗性的了,那时候你们更要害怕。这里有讥讽,有警告,有恐吓。结论是非常明确的:“所以人民内部的矛盾处理得正确不正确,会不会转化为对抗性的矛盾,是决定于民主不民主……。”徐懋庸轻轻几笔,便把今天对抗性矛盾的产生归因于共产党的“不民主”,使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也“转化”为“民主战士”了。好一个“民主战士”们的保镳!
但得请问徐懋庸: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为什么要挑起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对抗性矛盾”呢?难道党要大家大放大鸣,帮助党整风,也是“怕民主”吗?你在几个月内,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了那么多攻击“大干部”、诬蔑党的领导的杂文,也是别人“怕民主”的反证吗?如果徐懋庸们真的“站到民主的基础上去”了,那么为什么“基础”也会那样薄弱,经不起反右派斗争的“民主的冲击”呢?
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不是徐懋庸,而是事实。不错,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处理得不正确,是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矛盾的。但是对于隐蔽在人民内部的反党、反人民分子来说,即使我们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完全正确,他们也可能挑起对抗性矛盾,有时甚至会利用我们的民主挑起对抗性矛盾,右派分子就是这样。所以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说,人民内部的矛盾会不会转化为对抗性矛盾,固然与处理矛盾的方法正确不正确有关,但处在改造过程中的剥削阶级能否老老实实地接受社会主义的改造,难道同这没有关系吗?你硬要“争取”资产阶级的“民主”,就一定要碰到社会主义的“民主的冲击”,而且一定“经不起”!事实不是这样吗?
可是徐懋庸们从来不想从事实吸取教训。他用“不要怕民主”来恐吓“高级干部”之后,又用“不要怕不民主”来动员群众。在这篇动员令里,他首先端出孔子的“仁学”,以证明在君主专制的制度下,也不能不给人民一点“近乎民主”的仁,否则“人民一定就起来造反”。那末,“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即“政权既已归于全体人民,阶级之间,既已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的社会中,“官僚主义者”居然不给一点“民主”,难道还不值得用“杀身成仁”的精神来“造反”吗?你听,“为什么怕官僚主义?人们最怕的是死,但现在的官僚主义者并没有那么大的权力,能致人民于死地。”这真是声色俱厉的动员令!
可是能够被动员起来的,只有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因为人民有人民自己的“体会”:“政权”固然“归于全体人民”,但人民内部的“阶级之间”不见得“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做着“复辟”迷梦的,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的,要用资产阶级的“民主”来代替社会主义的民主的,大有人在。所以一定要在保卫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下来反对官僚主义,用批评的火来烧掉官僚主义者的不民主,而对于用资产阶级的“民主”来掉包的“巧诈”者,则必须加以“民主的冲击”,而且已经进行了“民主的冲击”了。事实不是这样吗?
可是徐懋庸毕竟与众不同,他还有“第三种人的体会”哩。他以“共产党员”的身份现身说法,说出了“在小小的范围里当过权”的“八品文官”的切身“体会”,说像他自己这样“怕民主”的“八品文官”,还要“吃过某些人的不民主的苦头”,有时也很怕“不民主”,而“怕民主”的他“垮台”了,可是他所怕的“不民主”者,居然还不“垮台”!在徐懋庸看来,此情此景,连资产阶级的“民主”都远远比不上,还谈得到社会主义民主吗?
这是“深知底细”的徐懋庸的“反戈一击”,总可以“制敌于死命”了吧,可是结果恰恰“击”中了他自己的要害。因为对反党分子的“不民主”,正是社会主义民主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的一个特色。徐懋庸对下“怕民主”,对上“怕不民主”,正是在集中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威力的反证。如果像徐懋庸那样的“骄横”者对下对上都没有一点儿“怕”,我们的国家还算社会主义国家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