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26
第8版()
专栏:


林雯
水结冰,是冬天常见的自然现象,算不了什么稀罕事。可是,仔细研究研究,倒也怪有意思的。
水,本是很活泼的。她永不停息地流动着。不过,水只要一结成冰,立刻就变得硬邦邦的,一动也不动了。
冰是水变的,要研究冰,就得先了解水。我们都知道,桌子、椅子、板凳是用木头做成的,锄头、镐头是用铁做成的。那么,木头和铁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科学家告诉我们,自然界里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它自己的分子组成的。这就是说,木头是由木头的分子组成的,铁是由铁的分子组成的。水呢,当然也是由水的分子组成的喽。这里所说的分子,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四万万个分子,排成一列横队,也不过是七分五厘长。水的分子,活动能力是相当强的,它没有个固定的位置,到处跑来跑去的。水的分子的脾气相当古怪:越热,它跑的越欢。要是温度到了摄氏一百度,水的分子便从队伍里跳了出来,跑到空气里去,成了水蒸气;越冷,水的分子越是变得规规矩矩的了。要是到了零度,水的分子,就自动地结成队伍,各站各的位子,只在原地活动,不再东一头西一头地来回乱跑,这时候,水也就变成硬邦邦的冰了。
你能说得出为什么铁路工人在修路时,铁轨衔接的地方,总要留一个小缝吗?你准会这样讲,在自然界里,各种物体有一种热胀冷缩的特性。要是在铁轨衔接的地方,不留出缝来,当铁轨受热膨胀了的时候,势必会弄弯铁轨,甚至会使火车发生事故。事实确是如此。但是,在自然界也确有反常的现象:冰就不是热胀冷缩,而是冷胀热缩。在生活里不难找到这种例子,水缸、茶杯、瓶子不是曾经被冰给胀裂过吗?怎样来解释这种不普通的现象呢?原来,水在结冰的时候,水里面的分子就你找我,我拉你,一群一群地拉在一起,组成许多大分子,叫巨分子。越冷,巨分子越多,水到了结冰的程度,巨分子最多。巨分子和巨分子又结成了群,群和群之间的空隙很大,占的位置当然就多了,于是,冰的体积也就比水胀大了。有人估计过,要是原来有十一碗水,结成冰以后的体积就会变成十二碗那么大。难怪水结成冰,常常会把水缸、水杯胀破呢。因此,冬天我们要用稻草等保暖的东西把放在屋子外面的水缸和自来水管包起来,免得里边的水结成冰。
有人常常纳闷,池塘里既然结了冰,为什么有时塘里的鱼还活着呢?要弄清这个道理也不难。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意思是说,冰总是从水的表面结起,先是薄薄的一层层,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冰才慢慢冻厚。结冰到了一定厚度,外面的寒冷不能再跑进来,于是,下面的水,保持着一度到四度的温度。温度不低于零度,水自然也就不再结冰了。这时,鱼生活在冰下面的水里,用它的鳃吸取水里的氧气,它是不会死掉的。当然,水比较浅的池塘,冬天结冰,常会一下子到底,这时,池塘里的鱼是难逃噩运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