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阅读
  • 0回复

谈谈舞剧“宝莲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28
第8版()
专栏:

谈谈舞剧“宝莲灯”
夏静
舞剧“宝莲灯”是根据我国古典剧改编的,中央实验歌剧院最近上演了它。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民族形式的舞剧,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走向这条道路是不容易的,因为在我国,富有民族色彩的舞剧还没有被完整的流传下来,它不像欧洲的芭蕾舞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可以完整地继承下来而日益加以精益求精。如果我们所要求的舞剧是比较完整的,真正具有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确实还需经过一段艰苦的创作历程。但这并不可怕,新的历史要求我们来开辟道路,我们可以设想不久的将来,定会出现比较完整的民族舞剧。“宝莲灯”的上演,已经作了可喜的开端。
从这次舞剧“宝莲灯”的演出,可以看到我们的舞蹈工作者正在摸索着走向这条道路,从故事的采取,舞蹈的形式,服装,布景等都在向我国的古典剧学习;演员的技巧,导演的设计,也都表现了许多新颖的东西。但,我们还不能不遗憾的说,它还缺少应与其它剧种显然有别的“舞剧”所独具的风格,其中主要是舞蹈技巧上的风格问题及与音乐合作的问题。
剧中,我们看到继承了一些我国古典舞蹈动作,但同时掺杂了外国芭蕾舞动作,这就影响到它的风格的统一和完整。这不是说不可以吸取外国的东西,而是在于如何吸取的问题。我国的古典舞蹈是十分优美多采的,在我们的许多古典剧中,都还可以看到一些没有被完全埋没的精彩的舞蹈动作,如像乱砂石中的钻石还闪耀着它的光芒。如川剧中的“踩蹻”技巧方法就有些儿类似“芭蕾”,它的优美的舞姿配合中国的锣鼓,不是很迷人的吗?“天女散花”,几乎全部是舞蹈动作,而且需要相当高超的舞蹈技巧。这都说明从我们的传统舞蹈艺术中,有很多可借鉴的宝藏。
在舞剧“宝莲灯”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古典舞动作与西洋的芭蕾舞动作、以及中国的古代民间舞与现代民间舞之间的掺杂混合,失去了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使我们产生格调不一的感觉,它们之间的结合看得出还有很大的裂痕,还没有融化成统一格调的东西。这个问题恐怕涉及到什么是中国古典舞蹈的基本动作问题,也同样涉及到如何吸收外来的舞蹈艺术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在舞剧“宝莲灯”中还未获得很好的解决,就相当地影响到舞剧的语汇——即舞蹈动作,显得比较贫乏。特别是男主角的动作,显得单调平凡,无法用多采的动作来表现丰富的情感。女主角的动作同样也是变化不多。是什么限制了动作的多采?单纯是技巧问题吗?我看不是,而是动作的特征性的问题,舞蹈技巧的风格问题。我们知道,舞蹈,除了与音乐有最根本的关系外,而舞姿——包括它的表情,身段动作,必须富有民族的情调,民族的习惯动作,才能形成富有民族色彩的舞蹈风格。特别是在古典舞蹈中,还必须具有它的时代特征。而舞蹈技巧还必须是舞蹈风格的产物,脱离一定风格的技巧,只不过纯是技巧而已。
舞剧“宝莲灯”缺乏统一完整的风格,除舞蹈动作的原因之外,与音乐不协调有很大关系;以全部西洋乐器所组成的管弦乐队,虽然也能奏出一些中国式旋律的曲调,但究竟无力表现中国的风味,特别是古色古香的气息。这在民族乐器的选用上想是非常有关的问题,因为乐器的音色本身即有一种代表性,一个民族的乐音自然富有一个民族情调的特征。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它表现了舞蹈的精神状态,情感,气氛,它的风格和情调,加强舞蹈的节奏感,在舞剧中的音乐还必须配合舞剧的主题要求。然而在舞剧“宝莲灯”中的音乐却缺乏这方面的表现力,缺乏鲜明的中国民族色彩,这就不能不使“民族舞剧”大大减色。
舞蹈,必须有鲜明的音乐节奏,才能适于舞蹈性格的要求。在舞剧中的音乐不止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它还必须在每一章节中有着显著的变化,来说明剧情的发展,它还必须给舞蹈强烈而鲜明的节奏,给舞蹈的节拍规定了严格的要求。在苏联舞剧“天鹅湖”中,我们就看到这种范例;动作与音乐之间是无隙可乘的。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音乐的每一章节即有显明的不同,而每一性格舞蹈(如西班牙舞或波兰舞),它的音乐亦有显著不同的风格。而剧的主题音乐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有这些特点,在舞剧“宝莲灯”中,显然是做得很不够的。
其它,在舞剧“宝莲灯”中,我们还感到布景比较冗赘,不十分适于舞剧的要求。服装还不够富于人物特征。场面安排上还欠简洁。舞蹈动作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等。但这些方面显然是已经作得不错的了,要改进得更圆满一些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舞蹈的风格与音乐的合作的问题却是我们在舞剧创作道路上的基本原则问题,是需要引起大家关怀和探讨的问题。
让我们高兴地来接受前人未完成的历史任务吧,这是十分光荣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