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四旁绿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01
第3版()
专栏:

四旁绿化
萧枫
“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只要是可能的,都要有计划地种起树来”——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
河边路边树相连,
村前村后花果园。
荒滩碱地栽满树,
又好看来又值钱。
这是山西省夏县周陈乡群众对本乡四旁绿化成就的歌颂。当你被耸立在公路两旁一排排钻天杨树引进友好农业社境域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纵横交错、行列整齐的树林中夹着一块块的农田和成片的果园。路旁、渠旁、井旁……都是绿树成荫。一幢幢新砖房像新娘似的躲藏在碧绿的树丛里。
“树有根、事有源”,提起友好农业社的四旁绿化,还要从谢铁匠谈起。1932年,郭道村铁匠谢金旺从陕西华阴回来,带回了两棵钻天杨树苗,插在村边的水浸地旁。由于这种树生长快、干直,不歇地,引起人们的喜爱,纷纷截枝插条。到1940年,全村在四旁空地上插钻天杨树将近万株。可是在敌伪统治时期都被砍光了。
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群众栽树的劲头又足了,四旁绿化有了新的发展。尤其在1956年合作化高潮的时候,党中央、毛主席提出“十二年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全社掀起了一个四旁绿化高潮。为了加强这一工作的领导,社里设置了林业股,制定了造林工作定额,统一安排劳动力和工酬。这一年就有66%的社员参加了四旁绿化工作,造林数超过1955年的69%。到1957年春季,全社共完成大面积植树十万多株,绿化了三十五里路长的洞崖河、洪洛渠等五条河流,三十六里长大小水渠十四条,水井三百零六眼,七十五里公路,大车路二十条。群众满意地称赞说:“中条(山)峨嵋(岭)之间是良田,碧绿的树林围庄园,道路两旁乘荫凉,大小河流树长廊”。友好农业社由于有效地利用了废地、水浸地和四旁空地,绿化了村庄,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如郭道村梁宏元家,先后栽钻天杨五千株,约占水浸地二点八亩,从1952到1956年除了用木材盖了房屋外,还收入了一千五百多元。陈村高守业植树四百五十株,从1948年到1956年共收入一千三百三十元;1957年仅桃杏两项就收入三百三十元,其它利用林业收入先后盖房子五间,买大车一辆、骡子一匹、自行车一辆,银行还存款一百二十元。
友好农业社的四旁绿化工作虽然刚进行了几年,大部分林木还没有开始收益,但林业的收入在社里总收入中就已经占了很大比重。从1954—1956年三年间,全社共盖新房五百多间,修补房屋四百多间,新做和修理大车九十四辆、水车一百三十六台、牲口棚六十四个,风车三十七架,和其它许多农具。这些木材都是由社里自己解决的。植树造林对发展畜牧业也有很大作用,许多树的叶子可以作猪羊饲料。从1956年到现在这个社的生猪由二百八十多头增加到五百多头,羊由二百七十只增加到三百七十多只。
为了进一步开展四旁绿化工作,充分利用空地、荒地,挖掘土地潜力,社里计划继续在四旁空地栽用材树三万五千株,果树一万株。从1958年开始,每年在荒山上造林十至十五万株,并结合发展果树。到1962年,全社所有的四旁空地、荒山都全部绿化,那时,全社每年可采伐木材十七万株,生产各种水果二十五万斤,只这两项收入就可达十八万多元,平均每户可增加收入二百多元,相当于1956年总收入的63%。
(附图片)
屋旁
房屋前后都被钻天杨树包围了。
路旁
公路两旁新造起来的行道树。
水旁
引水渠边也绿化了。
村旁
村旁果木园的一角。 李福铸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