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劳动经常化 生活群众化 语言民族化 金沙县平坝区干部作风转变群众同声称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4-01
第4版()
专栏:

劳动经常化 生活群众化 语言民族化
金沙县平坝区干部作风转变群众同声称好
本报讯 据贵州日报报道:整风运动开展以来,贵州金沙县平坝区的干部作风已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作风上的大跃进。全区干部现在基本做到了劳动经常化,生活群众化,语言民族化。
过去,平坝区的大部分干部虽然也都能勤勤恳恳地工作,但由于当时对参加体力劳动的伟大意义认识不足,没有或很少直接参加生产,因而在生活、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和当地群众都还有一定距离。群众批评这些干部的作风是:五多三少。五多是:走田坎多,工作号召多,走社管会的办公室听社干部的话多,在乡公所住的时间多,吼人多;三少是:参加体力劳动少,访问社员了解情况少,给乡社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少。
在整风过程中,区委决定要使干部作风也来一个大跃进。要求每个干部一年要做一百个劳动日,在乡里工作时,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穿;同时要求经常在农村工作的干部学会苗族语言。
区委的这个决定,得到了绝大多数干部的热烈响应。现在,这个区的干部在劳动方面,已基本作到了经常化。根据统计,十二个干部所做的劳动日,共有四百四十九个。与此同时,区委开会的地点也由过去的办公室搬到了工地,原则是哪里先进就在哪里开会。在生活方面,已经做到群众化。目前全体干部已经脱下皮鞋,换上草鞋,摘下呢帽,包上帕子,脱下制服,换上便衣,妇女干部也取下了头上的“花蝴蝶”;除了区驻地的干部,都已做到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同社员一起住,同样吃。在学习苗族语言方面,也已基本作到语言民族化,全区经常做农村工作的十七个汉族干部和两个彝族干部,除了两个汉族干部外,都已学会了苗族话。区委已基本可以用苗语开会、读报。
干部作风的跃进,给工作带来了极大好处,干部普遍感到工作好推动,群众反映情况多,长期埋在群众中的问题被发觉了。群众对干部作风的转变十分欢迎,说:这才像个毛主席的干部的样子。群众见了干部,真正亲如家人,不再“见外”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