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论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新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16
第2版()
专栏:

  论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新发展
  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 陶鲁笳
社会主义大协作代替了“走亲戚”的关系
我国现时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互助合作关系(指经济关系)。这个概念,在山西来说,人们过去对它的理解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印象似乎只是每年元宵节工人派代表下乡,农民派代表进城,举行一年一度的工农联欢,互相参观访问。这就是群众所说的“走亲戚”的关系。但是,现在情况大不相同了。只要到农村或者任何一个中小城市去看一下,就可以感觉到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有了许多新的生动的内容。这些内容表明着: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在经过了土地改革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而发生根本变化之后已经进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自从去年冬季出现农业大跃进的高潮以来,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真正成为全民的奋斗目标了。不仅农民、乡下人为了提早实现这个目标,在忘我地苦战着,同时工人、城里人也都为支援农业大跃进而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以沁县为例,在县城里所有工人、商业人员、教师、学生、医生、国家工作人员中,有一句深入人心的口号,叫做“千条心,万条心,一心为了四百斤”。这句口号,并不是空喊,而是他们大家为提前九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亩产四百斤指标的行动口号。他们——特别是工人们都各尽所能、千方百计地为支援农业而贡献出自己的最大力量。县营联合工厂由于同全县农业社有密切联系,并且在供应、检修和创制新式农具、农业机械,制造肥料,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所以被全县农民誉为“万宝全”。过去农民们称呼工人为老大哥只是嘴上叫,其实并不心服,现在他们眼光中的工人阶级却不再是打问号的领导阶级了;过去农民们把县城里的商店看作是“官商”,现在却称赞百货公司为“万宝全”的弟弟“百宝全”了。过去农民们把城里来的干部看作是官家人,现在却道是“老八路”又来了。所有这一切,说明:由于在农业高潮的推动下,发挥了农业和工业、农民和工人、农村和城市的相互的促进作用,加强了工人阶级对农民、城市对农村的领导作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原来存在的“城墙”已经拆除了,原来存在的“城壕”也已经填平了。
由农业建设高潮推动起来的工业建设高潮,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全党全民动手办工业,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办工业。自从今年二月间,我们以沁县的县、乡、社办工业的经验为典型,开了一次全省性的地方工业工作的现场会议,到现在,不过三个多月,沁县的经验,真像星星之火,飞快地燃遍了全省。据最近统计,预计在今年内全省新建大、中、小工厂将达到一万三千多个,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县、乡、社办的小型工厂,其中有二千多个工厂已经建成并投入生产。全省自筹的工业建设资金已达二亿一千万元,其中,群众和干部投资即有九千多万元。预计今年全省地方工业的总产值将比一九五七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如此高的速度,如此大的规模,都是我们原来所没有预想到的。而这种新局面的出现充分说明:实现工业化和“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口号,不单单是工人阶级的战斗口号,同时由于农民也在出钱、出力大办工业,所以它已经成为全民的战斗口号了。
组织城乡之间的社会主义协作,在过去几年中,我们是做过一些工作的。但是,那时协作的规模是狭小的,协作的内容是零散的、时断时续的,协作的目的也只是偏重于解决城市所需要的副食品和劳动力等实际问题。在最近短短的几个月之内,这种协作关系大为改观了。协作的范围遍及全省;协作的目的,在于推动以工农业为中心的包括交通、商业、文化教育、卫生、科学技术等等事业的全面跃进;协作的内容丰富多采,而且更多地侧重于工人支援农民,工业支援农业,城市支援乡村;协作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百花齐放。全省以城市为中心,划分了六个城乡协作区。各地在县与县之间又以较大的县城为中心,纵横交错地组织了许多小的城乡协作区。在每个县的范围内,也以县城和集镇为中心,组织了大大小小的城乡协作区。举一个例子来说,不久以前,太原市和十八个县开了一次协作会议,通过这次会议,他们制订了一个相互协作发展工农业的初步规划。依照这个规划,太原市在三年到五年内,帮助十八个县新建或扩建一大批中小厂矿,使这些县初步地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村电力化。今年即协助各县新建、扩建工厂一百六十七个(这比省工业厅和十八个县原来计划新建、扩建的工厂多了一百零四个),包括有农业机械修配厂、水泥厂各十八个,炼铁厂四十六个,炼铅锌厂、硫磺厂、火力发电厂各四个,炼焦油厂十六个,炼钢厂、煤矿各十三个,炼锰厂、炼镍厂、耐火材料厂、石膏厂各一个,氮肥厂、机制纸厂各三个,石棉厂五个,淀粉厂八个,黄金开采二处,变电站六处。其中主要为太原市大工厂生产各种金属原料的新建企业,由太原市投资一千至一千五百万元。为了加速建设上述厂矿,太原市各大厂矿已决定拿出一百二十五台自己不用的机床和电机设备供给各县。依照这个规划,太原市从现在起,即组织包括有各类技术人员的三个综合小组,分头到各县帮助进行资源调查和地方工业的规划,帮助各县培养县营企业所需的技术力量,帮助各县逐步地建立勘察队伍和建筑队伍。依照这个规划,十八个县成为供应太原市所需副食品的基地,同时也是提供劳动力保证太原市工业发展需要的基地。此外,太原市还要求每个县在今年内要收集废铜烂铁十吨至三十吨,以供市内重工业工厂的需要。各县参加这次协作会议的同志,事后说道:“真没有想到,十五万个鸡蛋,五百万斤菜,一堆破铜烂铁,换来的是农村社会主义工业化。这种城乡关系真是亘古未有”。除了太原市以外,大同、长治、阳泉等市以及其他县城和工矿区也大体上都这样做了。由此可见,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社会主义大协作,已经代替了过去那种冷冷清清的小协作。
以上所述三个方面的情况,就是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令人鼓舞的新的发展。毫无疑问,这种新的发展,证明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路线的正确性。这种新的发展,必然导致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的更加巩固。
新关系是在整风反右派胜利的基础上产生的
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新形势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斗争的结果。
首先,我们在工农结合和城乡结合问题上,碰到的第一个死敌是资产阶级右派。他们在向我们党、向社会主义、向工人阶级发起猖狂进攻的时候,利用我们工作中的个别缺点,恶毒地散布什么“工人生活太好,农民生活太苦”,“城市工业化,农村贫困化”等等谰言。他们的企图是要挑起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对立,是要否定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否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从而达到取消无产阶级专政,恢复资本主义的目的。他们所散布的这种毒素,曾经暂时地使一些意志薄弱的人受到迷惑。但是经过反右派斗争和全民性的“两条道路”的大辩论,人们识透了右派的丑恶面孔,划清了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界限,辨明了我们工作中的缺点,不过是十个手指中的一个手指的问题。这样,一小撮右派分子就彻底地孤立起来了。很显然,如果我们没有取得反右派斗争的胜利,那末,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新发展是不可设想的。
其次,通过全民性的整风运动,揭露出横在工农结合、城乡结合道路上的第二个障碍,是城市中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小商小贩和农村中的富裕中农的自发资本主义倾向。我们曾经广泛地发动群众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行专题鸣放和辩论。从鸣放的材料看出,城乡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无孔不入地想尽一切投机取巧的办法钻社会主义的空子,拉社会主义的后腿。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就够了。不久以前,洪赵县冯张乡洪飞农业社社员乔金海兄弟三人(富裕中农)竟公开煽动群众闹粮,并且借题发挥,挑拨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群众不听他们的话,他们就到县里、省里告状。最后群众忍无可忍,同他们进行了尖锐的说理斗争,并且从他们的家里检查出积存的余粮一万五千多斤,油料三千九百多斤,皮棉三百斤,籽棉三千二百斤。像这样的事例并不是个别的。我省从去年10月以来,农村整风运动中,群众贴出的大字报在一万万张以上。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揭露和批判富裕中农资本主义思想的。对于城市里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小商小贩,也同样地通过整风运动揭露和批判了他们的资本主义思想。同时在工人群众中一部分人为“人民币”而奋斗的小资产阶级思想也受到了批判。不但如此,在思想批判的基础上,无论在城市或乡村里,都进一步地巩固和扩大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过整风,大多数原来表现动摇的富裕中农,现在向党向社会主义靠拢了。当然,他们之中有少部分人还在观望,等着看今年的农业大跃进究竟怎样。城市里的小商小贩和一些零散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分子,也进一步地组织进社会主义的渠道中来了。很显然,如果我们不通过全民整风运动坚决地向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作斗争,而任其自由泛滥,如果我们不坚决地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公有制,而拔掉资本主义的根子,那末,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新发展也是不可设想的。
在工农结合和城乡结合问题上碰到的第三个障碍,是我们党内一部分同志的右倾保守思想。这种思想是同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方法分不开的。在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工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问题上,教条主义者不适当地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似乎认为重工业可以离开农业而孤立地发展。所以,他们对于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对于工业支援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并不热心。而经验主义者,他们脑子中堆满了落后的小农经济的历史情况。他们注意农业但又不相信农业有大跃进的可能。他们惧怕因为农业落后而可能引起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紧张局面,但是又不愿积极地从发展生产中找出路,而总是在财政问题上、分配问题上打圈子。他们忘记了在生产、财政、分配这三件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唯有加快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速度,才能避免可怕的紧张局面。他们看不到工业和农业同时高速度地发展的可能性,而主张先农后工,主张工农生活、城乡生活彻底拉平。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于工业化,对于农村支援城市、农业支援工业,也并不热心。这样看来,教条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对于工人和农民、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关系,似乎各走一个极端,实际上他们的思想方法,归根到底,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他们把这三对关系中互相矛盾的一面夸大为主要的一面,而把统一性的一面缩小为次要的一面或者根本加以否定。这种片面的思想方法使他们看不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这三对关系的双方在各个根本问题上的利益的共同性是主要的,它们之间在目前具体利益上的相互矛盾是有的而且是经常会有的,但只居于次要地位。正因为如此,教条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在建设事业中,都只能用一条腿(或者左腿,或者右腿)走路,而不能用两条腿走路。这就不能不使他们陷入右倾保守主义的泥坑,而不能理解党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针、总路线对于促进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深远意义。很显然,如果我们不通过党内的整风,向右倾保守思想、教条主义思想、经验主义思想进行斗争,那末,我们就不能顺利地贯彻执行党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针、总路线。而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新发展也是不可设想的。
为消灭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本质差别创造条件
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发展前途,是工人和农民、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本质差别的消失。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是在目前过渡时期中,我们具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有步骤地为它创造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条件,是有必要的。如果说在过去民主革命阶段中就有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因素和萌芽,那末在现在过渡时期中,也必然会出现共产主义阶段的因素和萌芽,而这种因素和萌芽,在城乡社会主义大协作的运动中开始出现了。我们应该重视它、宝贵它。我们应该本着远处着眼、近处着手的精神,使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不断地向前发展。
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同其他方面的生产关系一样,必须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半年多以来的实践证明,为了使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加速地向前发展,首先要注意的事是工农业的生产建设。事实是这样,我们首先抓住了工农业的大跃进,争取在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任务,同时争取在五年内使地方工业的总产值达到工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并且初步地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村电力化。这样就给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提出了以下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促进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改变着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本身的面貌。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问题。这个问题是同农业增产粮食和增产轻工业原料的比例关系相联系的。农业对工业的发展不但有促进作用的一面,同时还有制约作用的一面。现在的问题是,农业社一方面急于解决粮食的紧张状况,不愿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这就势必要影响轻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业社又迫切地要求重工业更多更快地供给以机器、电力、化学肥料,等等。但是,重工业过快,轻工业过慢,就不利于工业建设资金的积累,也不利于刺激农业更快地发展。因此,合理地安排重工业和轻工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并且根据全国情况和本省情况,使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三者之间的供、产、销关系有一个大体的综合平衡,这是使工农业同时并举和城乡共同繁荣的一个重要关键。按照我省的具体条件,在当前苦战三年期内,重工业发展的速度可能而且需要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后两年快些,而轻工业则相反。但是考虑到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可供作轻工业原料的条件,我们在五年内,力争把轻、重工业的比例,控制在四、六开或者对半开的比例,这是必要的、可能的。
(二)中小工业城市的兴起和劳动政策问题。由于全党全民办工业的结果,现在的县城和集镇,必将逐步地发展成为中小工业城市。沿着缩小城乡差别的方向,我们已经制订出一个五年到十年的发展中小工业城市的长远规划。在这里碰到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工农业同时跃进,引起城乡争夺劳动力的紧张局面。今年已经发生了这种情况。从目前农村和城市中现有劳动力的利用率还远没有发挥出来的情况来看,只要采取精简脱离生产人员,调整劳动组织,实行技术改革,提倡“一人多艺,一机(机器)多用”,各单位实行互相调剂等项办法,就可以使劳动力的利用率提高几倍甚至十几倍。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仅靠这些办法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出路是:在轻重工业原料产地的中小城市多办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这不但可以使供产销更好地结合,而且易于按照工作的多少而灵活地使用农村劳动力和其他非专业的工人。今后,县和县以下的企业,应该少用固定工人,而多用长期合同工人和临时工人,实行“亦工亦农”的政策。这种政策根据我们的经验:也可以在大型企业,特别是建筑业和煤矿中适当地推行。为此,要在农业社普遍实行预备工制度,即农业社在进行劳动规划时,在全劳力中确定百分之几为预备工人,并且要把这种预备工制度同全省各个城乡经济协作区统一起来。实行亦工亦农的政策和预备工制度,必须有一个新的劳动工资制度。我们已经拟就了这样一个劳动工资制度,并且正在五个县作典型试验。我们认为长治市淮海机械厂工人提出的“工作赶先进,生活看农民”的口号,应该成为所有工人的口号。
(三)生产、积累、消费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全面大跃进的情况下,这三者之间出现不平衡是必然的。但是只要紧紧掌握生产这个中心环节,就不必惧怕。当然,我们必须注意及时地发现和调整已经露头和出现的不平衡现象。否则,就会对生产和工农、城乡生活发生不利的影响。对于工农生活、城乡生活的差别,应当注意作适当的调整,避免不合理的过大的差别。一定的合理的差别是必要的。对于农业社、手工业社的公共积累和个人消费之间的比例,随着生产的跃进,应当提高公共积累的比重,以便购置大批生产资料,促进重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但是提高到何等高度为合适?有人主张,既然要苦战三年,那末三年内个人的消费水平应该不提高或者再降低一些。如果按照这种意见去做,就势必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的调节。因此,随着生产的发展,在提高公共积累的同时,也要使个人的消费水平有一定的增长。在苦战三年期内,可以增长得少些,往后就可以多些。另外,还有一个生产发展状况不平衡的问题。现在,我省各地的农业社和手工业社穷富悬殊的现象相当明显。有些公共财产和群众收入突出富裕的社,在干部和群众中滋长着消极因素,以至不利于工农结合和城乡结合。这种现象,现在虽然还只是少数的,但是发展下去,可以设想,到将来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时候,还会是一场激烈的斗争。在目前过渡时期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地区分布上力求做到大体平衡;对于农业社、手工业社利用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国家应当及时地制定适当的政策;要灵活地运用统购统销政策、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来调节集体所有制经济内部的积累和消费的矛盾,调节各地区集体所有制经济相互间的不平衡现象,调节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两种经济相互间的矛盾。
毛泽东同志指示我们,“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灵魂和统帅”。为了进一步地巩固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和发展工农、城乡之间的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必须依照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指示,全面地不断地加强党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对于现在还存在的两个剥削阶级,过去我们对他们已经进行过一系列的斗争和改造工作。今后,还必须继续进行对他们的改造工作和必要的斗争。但是,在今后长时期内,工作量更大、更艰巨的是对城乡原来的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改造,特别是对农民小生产者和富裕中农的思想改造工作更为重要。因为现在工人队伍中很大一批新工人是农民,将来成批涌进到工人队伍中来的,还是农民。如何在这次全民整风运动的基础上,在农村中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巩固和发展整风成果,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在全省农村中推广万荣县创造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经验,叫做,三校、三爱三勤日、一部、一室。三校——即每个农业社都有夜党校、夜团校、业余文化技术学校。三爱三勤日——即按照群众集体制订的三爱(爱国家、爱社会主义、爱社)三勤(勤俭建国、勤俭办社、勤俭持家)公约,每月有一日在俱乐部开群众性的由党支部领导的民主生活会议,有大字报、有鸣放和辩论。这也就是每月一次小整风。一部——即每个社有一个俱乐部,作为群众进行文化艺术活动和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公共场所。一室——即每个社有一个展览室。这一套办法,凡是能够坚持实行的,不仅可以不断地提高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而且还可以使人民内部的矛盾得到及时的正确处理。这个经验,在城市的企业里也是可以仿行的。为了加速缩小工农、城乡间的差别,在注意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在农村中开展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运动。我们在全省组织城乡协作中,强调了城市在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上应该尽可能地给农村以援助。列宁说过:“改造小农,改造他们的整个心理和习惯,是需要经过几代的事情。只有物质基础,只有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只有大规模地实行电气化,才能解决这个和小农有关的问题,才能使他们的整个心理健全起来。”由此可见,把政治、文化、技术三者结合起来而以政治为统帅,推动工农业跃进再跃进,实现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历史任务,这是加速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的必由之路。 (小插题是编辑部加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