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河北贯彻工农业同时并举方针 八千个新厂矿大显身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20
第3版()
专栏:

  河北贯彻工农业同时并举方针
八千个新厂矿大显身手
据新华社讯 河北省贯彻工农业同时并举方针,地方工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到4月底,不到两个月时间,全省已有八千个新建中、小型厂矿和作坊投入生产。承德专区在“五一”一天投入生产的就有三百多厂矿,其中有围场县的水晶矿、煤矿、野生纤维加工厂,密云县的金矿、煤矿,丰宁县的炼铜厂,隆化县的云母矿、铁矿、水泥厂等,真是百花齐放各显异彩。
河北省发展地方工业的重要特点,是各地首先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建设机械、电力、煤、铁、肥料等工业,一开始就同农业生产大跃进紧密结合,直接为农业技术改造服务。沧县专区各县发展起来的三千多个小型工厂、作坊,有40%以上是机械、电力、肥料等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群众见了高兴地说:“亩产八百斤板上已经钉了钉。”随着机械、动力工业的大量发展,与农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农产品加工、粗饲料加工,以及在当地有市场、有原料的制酒、造纸等轻工业,也相继发展起来,形成了群众性的办工业高潮。
各地都是以中小型为主,因陋就简,以原有的工业、手工业作坊为基础,由小到大,多快好省地把地方工业办起来。抚宁式小高炉容量只有六点五立方公尺,用四万元投资,一个月时间就建成了。这种小高炉由于投资少,建设快,设备好解决,技术简单,今年全省可以建成几百座。很多小型工厂,是在原有的手工业社、作坊和个体手工业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很多厂子的工人自带工具、群众拿物料,不用投资就很快建成了。东光县秦村乡以原有的各种作坊为基础,五天时间就建成了三十三个小工厂。群众称赞说:“老树根,新生芽,大力扶植就开花。”这种小型工厂大部分都分散在农村,工人就是农业社社员,在结合农业调动劳动力上也比较灵活:农闲就大干,农忙了小干或不干;工人能工能农,能进能退,作到工业、农业两不误。
河北各地兴建的厂矿作坊,从资金、厂房到技术,主要都是依靠群众的力量解决的。据二十七个县统计,近两个月来群众自筹了六千零九十六万元的财物。技术人材和设备的解决也同样依靠群众。乡村里除开“土把式”、“小能人”以外,在下放干部、转业军人中也有一部分技术人材;加上退休、退职的老工人,县乡办工业的力量并不少。仅静海、武清等三县就访问出各种技术工人三千七百多名。各县还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新工人。无极县高头回民农业社的两个社员(一个是文盲,一个是初小生)合作,用破旧的汽车零件作成了十七台小型发电机,还装配了两辆汽车,帮助社里建成了小型农具制造、米面加工、砖窑等多种业务的综合工厂,还实现了水利灌溉机械化。
城乡、行业、地区之间互相协作支援、互相取长补短,也加快了地方工业的发展。定县、博野、蠡县、安国、曲阳等五县形成了以定县为中心的协作区,在技术力量的使用和资源利用方面,作到了通盘考虑、统一安排,使五县工业都得到了全面发展。如曲阳县有铁矿、技术力量不足,五个县就联合起来开采,既克服了曲阳县技术不足困难,又克服了其他县小高炉的铁矿供应不足的困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