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试验田中有哲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23
第7版()
专栏:

试验田中有哲学
李凡夫
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又应回到实践中去。目前全国工农业生产都在大跃进中,实践的经验很丰富;但是在理论工作中,还没有从各方面很好地总结这些丰富的经验,提高到理论的认识,进一步为生产的大跃进服务。有的同志提出了哲学要为生产服务的口号,这口号很好,但是实际这样做还很少。如何解决这个理论落后于实际的问题,还需要做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的同志们切实的努力。
不久以前,我到红安和麻城参观,最近又到襄阳地区走了一趟。在下乡期间,看到了许多新鲜的事情,还参观了不少干部的试验田。试验田吸引了我,并对我有所启发。我觉得试验田中有不少哲学,只是一时还不能很好地概括出来。这里,我想谈谈我的一些初步体会。
首先,试验田是领导方法中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克服主观唯心主义的方法。红安和麻城的经验,都说明了这一点。红安在创造种试验田的领导方法以前,干部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是比较严重的。在这种情况下,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不够好。红安县委发现了这种情况,在1957年春,结合学习“八大”文件和八届二中全会的会议精神,进行了一次整风学习,使广大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从此以后,县委书记和县委委员走出了办公室,带头参加生产。首先打掉了官气,改变了作风,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后来又在参加生产中创造了种试验田的方法。有了试验田,就找到了干部参加生产和领导生产的好方法。领导干部就可以在试验田中逐渐摸索到植物发展的规律性,并且运用这种规律性的知识去指导生产,就可以克服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领导作风。
麻城的情况,大致与红安相同。1956年上半年,麻城县干部中主观主义和强迫命令的作风也相当严重。但是在下半年,经过检查工作和整风,发扬了干部的革命干劲,转变了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他们的工作就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与红安几乎同时地创造了种试验田的方法。有了试验田,主观主义和强迫命令的作风也就被克服了。
当领导思想合乎客观实际时,生产就有了飞跃的发展。1957年,红安和麻城,粮食产量平均亩产都超过八百斤,突破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1967年长江流域粮食增产的指标。这就是说,一年时间突破了十年指标。如果是主观主义的领导,根本就不可能有这种跃进。
为什么说领导干部种试验田,是坚持唯物主义和反对主观主义的好方法呢?因为实践是我们对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试验田种得好坏,你是否依照植物发展的规律去指导农业生产,你的方法是否对头,庄稼就会给你作证明。例如,麦子下种,到底迟好还是早好,从湖北地区气候来说,以什么时候下种最为适宜,这个问题在干部和群众中发生过争论。不作试验,谁也说服不了谁。枣阳县云峰乡国光一社的干部作了试验,他们选择秋分、秋分后七天、寒露前一天、寒露后六天、霜降前两天、霜降后五天、立冬前五天共分七个时间下种,其他条件一样,只是下种时间不同,结果以霜降后五天播种的麦苗长得最好,估计产量最高,霜降前两天次之。这个争论就得到解决了。他们对品种、施肥、田间操作、稀密植等都分别作了试验,每种试验都有几种比较。这样经过反复试验,就可以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结论是物质运动的反映,而不是主观想像出来的。根据这种植物发展规律性的知识去指导生产,就是合乎辩证唯物主义的。
其次,在试验田中,还贯穿着先进与保守、技术革新与墨守成规的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因此,种试验田又是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好办法。试验田要起示范作用,必须用先进方法克服保守方法,用试验的结果来说服保守思想,推广先进经验,使落后转化为先进。比如,播种麦子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点播方法,一种是条播方法;两种方法到底哪种先进,口说无凭,在试验田中经过斗争,结果证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条播比点播能够丰收。这就证明条播是先进的方法,就可以大量推广,使许多原来采用点播的都采用了条播,先进克服了落后,落后转化为先进。
先进与落后的斗争,反映着社会主义建设多、快、好、省与少、慢、差、费两条路线的斗争。只有用先进思想克服保守思想,先进技术代替落后技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在生产中才能贯彻多、快、好、省的路线。目前群众干劲是很大的,只要我们敢于把他们领导起来,就可以发挥无穷无尽的力量,创造出奇迹来。这种奇迹事实上已经发生了。但是,实现这个奇迹,不是没有斗争的。右倾保守思想,还常常妨碍先进思想的发展。先进与保守是不能和平共居而必须有斗争的。否认斗争,就不是辩证法,而是形而上学了。在小小的试验田中,就有先进与保守的斗争。红安县的三结合试验田,即一个领导干部、一个技术人员和一个老农相结合的试验田,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斗争。本来条播与点播的问题,在以前的试验中就已经解决了,但是老农还不大服气;为了进一步说服保守思想,在县委书记的试验田上,今年还继续进行试验,试验田一半采用点播,一半采用条播,在一块试验田中树立两个对立面,到底哪一种方法先进,到麦收时就可以进一步得到证明。领导干部在种试验田时,有意识地树立对立面,把几种试验进行比较,这个经验是值得重视的。领导干部的责任,不仅简单地要把试验田种好,不仅要虚心地向技术人员和老农学习,发挥技术人员的科学知识和老农的固有经验,而且还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用先进思想克服保守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政治与技术的统一,领导与群众的统一。如果忽视政治思想教育,是不可能真正种好试验田,也无法领导好生产的。
种试验田是领导干部参加生产和领导生产的好办法,但是决不能孤立地去抓试验田。试点必须与全面相结合,才能使生产全面发展。点与面也是对立面的统一,它们也是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的。试验田的经验如果证明是先进的,就要及时向全面推广,同时又要把面的经验来丰富点的经验。所以点与面在一定条件下就互相转化了。如果不能很好运用这条辩证法的原理,也不可能把生产领导好。我觉得麻城工作的特点,不但在于他们搞了试验田,而且还在于他们推广先进经验的劲头很足很及时,点面结合做得比较好,这一点是他们领导生产的很大长处。
领导不但要注意点面结合的方法,而且还要善于抓两头,即抓先进和落后。在大跃进中,在许多重点和试验田中,必然不断出现许多新鲜事物、先进典型。领导者要善于及时发现和抓住这些新鲜事物、先进典型,加以研究和总结,及时地运用现场会议和各种形式,加以推广。哪里有先进,哪里有好典型,就应该在哪里召开现场会议,决不要把眼光只局限于在自己的重点乡或试验田上。这一点领导气魄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季节性,如果孤立地抓重点和试验田,就容易使季节错过,不能把先进经验及时推广,就会影响全面的发展。我们在参观访问中,看到有些地区有不少突出的典型,但是未见及时总结推广,这是十分可惜的。
抓先进又必须与抓落后相结合。发现落后,必须立刻采取措施,分析落后的原因,加强对落后的领导,直至消灭落后为止。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平衡发展。我们曾看到这样的地区:一部分庄稼长得特别好,但是三类苗也特别多;如果不能把三类苗消灭或减少,就会影响这地区的总产量。
抓两头,就是抓住两个对立面,按照辩证法的运动规律来领导生产。抓住先进,就可以带动中间;克服落后,就可以使生产平衡发展。先进和落后,又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先进和落后,因此领导必须不断分类排队,调动力量,使落后赶上先进,先进更加先进。这样,生产运动由不平衡到平衡,又由平衡到不平衡,如此永不停止,就可以使生产不断向上发展。
种试验田的发展过程,又应该符合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的发展过程。种试验田(实践)和总结试验田经验(认识),应反复进行。正如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所教导我们的:“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种试验田的同志们,如果记住这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就永远不会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了。
现在全国各地都有许多干部到红安和麻城参观过,有的同志回去就种了试验田,推广了红安和麻城的经验,学习了他们的革命干劲,这都是很好的。但是,是否所有同志都学到了红安和麻城种试验田的精华呢?有的同志学到了一些简单的技术措施和插上一个牌子,就以为已经学到了种试验田,这是大大不够的。这也说明,有些干部并不懂得种试验田的真正意义。我认为,种试验田的真正意义,在于在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上坚持唯物主义,反对主观主义;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它可以使干部真正走上“又红又专”的道路,实现政治与技术的统一,领导与群众的统一,点与面的统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统一。种试验田的经验不仅在农业生产上,而且在其他各行各业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适当运用。因此,把种试验田提高到理论的认识,从试验田中找出哲学,又把哲学为进一步种好试验田和搞好生产服务,就有很重要的意义。我这篇文章只是一块引玉的小砖头,希望做实际工作和理论工作的同志们,多多发表意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