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阅读
  • 0回复

“塞上江南”又回春 宁夏引黄灌区防治土壤盐渍化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01
第3版()
专栏:

“塞上江南”又回春
宁夏引黄灌区防治土壤盐渍化的经验
本报驻银川记者
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灌溉区的宁夏平原,灌溉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了。唐徕、汉延、秦汉等几条大型渠道,都是汉、唐时修建的古老渠道。在解放前,由于没有排水设施,平原上低洼地形成著名的七十二连湖,在这个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八百里的黄河平原上,回汉族农民们却悲愤地唱着“宁夏川,水浇田,年种年收无吃穿,苦连天!”的歌谣。那时湖水不仅侵占了大片耕地,湖沼连绵提高了地下水位,土壤碱化程度逐年增加。据科学测量:每年引入黄河水约为二十九亿吨,带入盐分约一百三十万吨,除排泄一部分外,还有约一百万吨留在地里。土壤盐渍化愈来愈严重,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重大障碍。
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首先发动群众整修旧有的渠道,使水利工程面目一新。接着便着手研究防治盐渍化和改良土壤的工作。从1952年起,即开始兴建排水系统,到目前一个完整的排水网已基本形成,这给消灭土壤盐渍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在平原上小麦平均亩产已由解放前一百五十斤左右,提高到五百一十斤。宁夏平原已经成为一个真正富饶的地方了。
这个灌区防治土壤盐渍化的经验有以下几项:
一、水利改良方面: 土壤盐渍化主要是由灌溉引起的,因此从水利方面改良是最根本的办法。据试验,如果从水利方面采取全面措施后,即可使土壤盐分由5%降到3%以下。具体措施是:(1)开沟排水:兴修完整的排水体系,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改良盐渍化土壤,同时还可以涸出湖田,使湖沼变为良田。(2)浑水淤田:黄河在洪水期的含沙量为6%到14%,含有丰富的肥分。洪水时期进行灌溉,泥沙澄淀后将清水排出,对改良土壤盐渍化有很大作用。(3)伏泡冬灌:在伏天和冬初进行灌溉,可以冲洗地面盐分。(4)小畦浅灌:灌区农民历来有“大水漫灌”的习惯,既浪费水又提高地面水位。据试验实行小畦浅灌后,产量可提高10%左右。(5)整修渠道:旧有渠道渗漏很大,浸蚀着附近的农田,因而需要进行流淤固堤。
二、耕作改良方面:灌区雨量稀少(年雨量二百五十公厘)、气候干燥多风,为防止蒸发,降低地下水位,在耕作技术上的改良对于克服盐渍化也很重要。具体措施是:(1)早春耙耘:可以疏松土壤,减少蒸发。一般要求春天耙两遍、耘一遍。(2)平整土地:地面高低不平,不仅浪费水量,而且容易形成“盐斑”。(3)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增强植物抗盐能力,改善土壤结构。据试验在捉不住苗的盐土上,每亩施用猪肥四十斤,三年后每亩产量能达四百五十斤。(4)铺沙盖碱:群众说“沙盖碱,赛金板”。这是由于细沙铺在盐土上,可以起改良土壤和压碱作用。(5)伏秋翻晒:伏天气候炎热,多翻多晒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防止盐分上升。据试验:秋翻板茬田含盐量可降低50%左右。(6)密植复盖:小麦等作物采用交叉密植,好处:可以减少蒸发,防止反盐,避免缺苗。(7)打干田:银川以北平罗、惠农一带,因地制宜地推行了“打干田”的办法,比冬灌田减少盐分0.137%。(8)雨后松土:雨后土壤板结,盐分最容易上升,必须及时松土、锄草、耙苗。
三、作物改良方面:土壤盐渍化地区除应种植耐盐作物外,还应通过作物改良土壤。措施是:(1)种稻洗盐:水稻耐盐性强,第一年种稻不仅可有收获,且因灌水多能冲洗盐分,改良土壤。(2)种植绿肥:绿肥多系豆科作物,有根瘤菌可以提高肥力,改善土壤结构。(3)种植抗盐作物:稗子、糜、谷等作物抗盐性能很强,种植在盐碱较重的地区,产量很高。(4)水旱轮作:种稻过久,容易引起地下水和盐分上升。如将水田逐渐过渡到旱田,是改良土壤的有效办法。(5)植树排水:据科学研究,每棵十年生的杨树,每年可排水分八十二吨;在种植柳树的地区水分蒸发量要比不种树的同样的地区自然蒸发量大二十二倍。因此,在灌区植树造林的意义就更为重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