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元旦话阳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01
第8版()
专栏:在今天的日历上

元旦话阳历
在我国,很早以前就指一年的头一天为“元旦”。“晋书”:“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旦立春”。不过,早年间指的是夏历正月初一,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是阳历新年的头一天。
现代世界各国通用的历法叫做阳历、公历、新历、西历或格里果利历。它是1582年由罗马教皇格里果利十三世实行的历法。这一年以后,阳历代替了公元前46年由罗马皇帝朱里·恺撒所实行的“儒略历”(旧历)。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一年。它的长度是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多。由于它不是整数,所以把长短拉齐,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称为“平年”。这种历法在每一万年中约错三天,比旧的儒略历每四百年就错三天优越。它把以四能除尽的年份算作“闰年”,但末尾有两个零,而百位数不能以四除尽的年份除外。由于这种历法是根据地球与太阳距离的位置而定,所以它的“二十四节气”是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多在每月的6日、21日;下半年多在每月的8日、23日,即使相差也不过一两天。
西洋历法是明朝万历八年(1580)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传进中国的。利玛窦的“泰西历法”当系儒略历。太平天国实行的“天历”,对中国的阴历起了革命,它采用了阳历,但对它也有所改订。“天历”中有中国原有的“干支”,也有阳历的“礼拜”(星期),可谓“阴阳合历”。“天历”在中国历法史上说来,是一个具有革命精神的特殊历法。辛亥革命后,从1912年元旦起采用中华民国纪年和阳历。1949年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
阳历各月份的大小是固定了,但星期的循环并不固定,如何使一年当中每月的日子和星期固定下来,以便利人们的工作和休息呢?1958年中,苏联报纸广泛讨论了全世界通用的新日历问题,其中有一个方案很受人们欢迎:它把元旦那一天定为星期日,那末,7、10月的1日也都是星期日。每季度的头一月份,即1、4、7、10月份固定为三十一天,其余为三十天。这样,五十二个星期(三百六十四天)固定下来了,结果,还剩下最后的一天,把它称为“休息日”。如果赶上闰年,就把上半年的最后一天(6月30日)也称为“休息日”。(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