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使用较少的劳力 利用较短的时间 把冬春水利工程完成得更好 全国各地开展提高工效、保证质量和安全施工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1-15
第1版()
专栏:

使用较少的劳力 利用较短的时间
把冬春水利工程完成得更好
全国各地开展提高工效、保证质量和安全施工运动
新华社14日讯 为今年农业生产更大的丰收创造条件,全国各地农村水利冬修运动已经逐步展开。据统计,截至11日止,全国各省、市、区水利冬修工程已完成的土石方达五十亿公方。
今年水利建设的特点是更有计划,更有步骤,强调工具改革,提高工效,准备工作也较充分。各地根据上年度冬修水利的经验和今年农业更大跃进的需要,早就提出了冬修的规划,并且作了必要的安排。由于人民公社的普遍建立,各地在进一步贯彻“以小型为主、以蓄为主、以社办为主”的方针时,适当地举办了少量较大的骨干工程,实行大、中、小工程相结合;在发展灌溉的同时,注意对水力、发电、航运、水产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江苏、河南、山东、河北和北京等省、市的易涝易旱平原地区,吸收安徽省上年度淮北治水先进经验,部分地开始了河网化的工程。河南省在去年10月动工的河网化工程就有四十八处。江苏省一些主要的干河如镇江到奔牛镇的大运河、太浦运河、东坝引水干渠,都已相继开工。安徽淮北地区今年的一批河网化试点工程,如宿县紫芦湖、怀远烟袋湖、临泉单桥乡等地工程已先后完工。
除较大的河网化工程外,各地正在施工的大工程,还有甘肃的引洮工程、广西的龙江工程、河北的根治海河工程、山西的漳河工程、新疆改建旧灌区工程,等等。东北、山东、河北等地还充分利用地下水大打机井。南方丘陵地区更强调灌溉自流化,大搞塘坝水库群和引水渠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决心实现农业大翻身的东北三省,继大搞深翻地之后已转入水利冬修运动,在地冻三尺的不利条件下,创造出快速施工的经验。黑龙江省冬季气温低到摄氏零下三、四十度,人们一向认为冬季是不能打机井的。但是去年冬天,肇州、双城等地创造了暖室打井法,给冻土地区兴修水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取土方面,双城、五常等县利用冻土成块而又坚脆的特点,创造了冲击式劈土器来代替铁镐、铁锨,冻层越厚效率越高,把冬季施工的不利因素变成了有利因素。据双城县青岭乡调查,使用劈土器后,每人每天平均工效超过二十公方,最高的达五十公方,比用铁锨刨土提高工效十倍到二十倍。由于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克服了重重困难,全省水利建设在新年前就达到了近三百万公方的日进度。
这个冬春的水利运动是在各地各项工作更大跃进的形势下展开的,各条生产战线都需要相当的人力,因此投入水利冬修的劳动力比上年度减少。为此,各地运用过去一年兴修水利所积累的经验,进一步开展了工具改革、施工方法改革的高工效运动,强调实干、苦干加巧干,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广东省有些地区抓住土方工程中工作量最大的“挖、装、运、卸、压”五个环节,对工具和操作方法进行了全面改革,工效比原来提高几倍至几十倍。开展技术革新较早的徐闻县,由于大规模改革了工具,去年11月底完成的土方工程比前年同期增加了十一倍多;最近的平均工效,又比开工初期提高了十多倍。各地大、中型水利工地还自办了工厂生产器材,自办学校培养施工人员,依靠群众克服器材和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也为加速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创造了条件。
目前,全国水利冬修平均工效虽然比上年度冬春提高了50%左右,但是不同地区之间的工效,却还相差很大。为此,农业部最近在广东省湛江和湖南省长沙召开了南方十四省、区水利施工现场观摩会议,要求各地推广先进经验,进一步开展高工效、保证质量和安全施工的运动,力争用较少劳力,在较短时间内把今年的水利工程完成得更好。(附图片)
这是辽宁省黑山县常兴乡兴修河渠工地的一角
 田而学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