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向水要劳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02
第3版()
专栏:

向水要劳力
本报记者 冯东书
有人说农村现在搞电气化还为时太早,但是山西洪洞县的社员已经看见农村电气化的灿烂前景了。他们说:“建电站,真有利,电灯明亮省劳力,笨重活儿机器干,再过几年看一看,粮棉翻它几十番”。
有落差就建站
洪洞县到1月底,已经建起小型水力动力站一百一十二个,还有二十六个正在施工。建成的动力站总的装机容量是一千四百瓩,有的已经装上了发电机,开始输送电力;有的站因为缺乏发电机,就利用水动力在轧花、磨面、榨油。洪洞县的这些水电站和动力站,90%以上都是建立在灌溉渠道上的。这些渠道不仅常年流水,而且都有相当的落差,在不影响灌溉的情况下,哪里有落差,就在哪里建站,把所有能利用起来的水力都利用起来了。泽垣渠全长二十五里,落差七十五公尺,在这个干渠上已经建站二十三个,还准备在它的支渠上建站九十七个。
为生产服务
洪洞县的农村电气化运动,是在去年8月以后开始的。当时因为各方面都在大跃进,全县劳力日趋紧张,中共洪洞县委在调查研究了全县的水力资源以后,认为充分利用水力是解决劳力紧张的有效办法之一,于是就在全县开展了一个“向水要劳力”的运动。这个运动一开始就受到群众拥护。曲亭人民公社秦壁村的群众,看到报纸上公布第一批建立水电站的计划中没有他们村在内的时候,就拿着报纸去找党支部,要求党支部去县里谈一下,无论如何要批准秦壁村在第一批建站。群众的要求得到批准后,社员把自己家里的石灰、砖、木料、瓦主动拿出来,经过十七天苦战,建成了十四瓩电站一座,和二十一马力动力站一座。这两个站的动力能带动两盘石磨、两盘钢磨和八架轧花机,一天能加工三千五百斤粮食、轧八千斤棉花,还能铡草、浇地、照明用。这样就抽出了一百五十个劳力转到农业战线上。
洪洞县在农村电气化运动中,注意了“面向生产,因陋就简”的建站方针。很多站没有发电机就先建动力站;有的站建起以后没有厂房,就先用秸秆搭起工棚开始生产。因而使全县所有有水电站和动力站的地方很快都实现了农副产品加工的机械化。这些水电站和动力站,在农副产品加工上和其他生产方面每天节约的劳力大约在一万人以上,节省的牲口达二千头。
大破神秘观点
“要搞农村电气化必须大破神秘观点”,这是我遇到的几个水电站站长一致的看法。据说开始搞农村电站,有的人就被电吓住了,说是“咱这些和土坷垃打交道的人,要是能搞得发了电,那才是怪事哩!”开始时,派人到处去买设备,采购员跑遍了哈尔滨、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结果空手而回。怎么办呢?中共洪洞县委决心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县委把制造水轮机的任务交给了洪洞县城里的铁木业生产合作社的工人。这些工人过去连水轮机是什么也不知道,但是他们还是根据山西省水利局提供的图纸,经过多次试制,制成了木质的旋桨式水轮机,并且迅速把制造技术传授给各公社的铁木业工人,解决了全县电气化的水轮机问题。最困难还是发电机。我到制造发电机的地方去参观过,那是一个榨油厂的小机修车间,那里没有刨床、冲车,工人们在把废铜化成铜水,铸成铜条,打成铜片,裁成细铜条,最后拔成铜丝再焊接起来,然后缠上双层纱就成了纱包线;线包也完全是用手工缠起来的。做整流子的铜头本来要用十五吨压力机,他们用的却是千斤顶。全部技术资料是借来的,一张图纸也没有。现在这个车间,除了铅丝、仪表和胶线外,发电机的全套零件都能自己造,它已经正式被命名为洪洞县电机制造厂。每五天生产一台十瓩的发电机。
在农村电气化的道路上,洪洞县的人民已经迈开了胜利的第一步。(附图片)
甘肃武山县已建成了十七座中小型水力、火力发电站,除供照明外,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农具修配和加工农副业产品等生产方面。图为洛门人民公社新建成的小型水力发电站的夜景。
 新华社记者 傅振欣、刘影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