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能工巧匠——托乎提·克然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19
第3版()
专栏:

能工巧匠——托乎提·克然木
本报记者 王安 杨克现
托乎提·克然木,是出席新疆农业先进生产单位及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一千多个代表中年纪最老的一个。他,八十二岁,眉毛都灰白了,精神却很旺盛。
我们问候老人身体健康的时候,托乎提·克然木却诙谐地回答说:“解放九年多了,自从领到公费医疗证,还没有用过它一次呢!”
托乎提·克然木是新疆一个普通的农机修理员。最近九年来,他走遍了吐鲁番、库车,走遍了辽阔的库尔勒专区各县,最后在且末县安家立业。他不畏任何艰苦,千里奔波,为各地维吾尔族农民修理马拉农具,修理水磨,修建各种农作物加工工具。农民们都亲切地叫他“托乎提阿卡(哥)。”
托乎提有七十二年的生活都是在贫困、饥饿、侮辱和鞭打中度过的。他从九岁开始,便陆续学会了打铁、盖房、做磨面、榨油、轧棉花的水轮机,学会做铁木质的织布机……,但都没有用处,他为了生活,还不得不到处流浪。
有一年,托乎提和他的哥哥买法尼亚孜制成了一架水力轧花机。他们把机器从吐鲁番搬到库车县,开始时库车四个大地主都争着轧棉花,后来地主们商定谁都不轧,命令托乎提把机器搬出库车县,托乎提不搬,他们就把托乎提扭送县衙,坐了六个月监狱。从监狱出来,托乎提把机器搬到偏僻的其乃巴克村。地主们发觉后,唆使爪牙捣毁机器。托乎提无法,只好背起铺盖流浪了。
后来,托乎提在旧社会的农垦厅附属农具厂找到工作,干了十多年,他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灵巧的双手打制过成千的农具配件,修理过各式各样的农具。最后,却派他去阜康开荒。这一次被迫参加垦荒的四千多个农民兄弟都是在皮鞭下工作的,托乎提病倒了。病好后,厂长对他说:
“你已六十多岁,没有用处了。”就这样把他赶了出来。他不得不在垃圾堆里捡些破烂混肚子,空有一双勤劳而又灵巧的手,却一直过着缺吃缺穿的流浪生活。他不止一次想到:难道世界这样大,竟没有托乎提施展双手的地方,难道穷人就永远找不到幸福的生活?
七十二岁那年,新疆解放了,托乎提从和阗回到了乌鲁木齐。他怀着眷恋的心情来到农具站(即原先农具厂),试探能不能充当一名打更巡夜的人。农具站领导上知道他是曾在这里作过十几年工的老工人以后,留下他做一个普通杂工。
托乎提到了农具站不久,看见国民党时代遗留下来的三架报废的马拉割麦机,禁不住就想动手修理。有一天,他给阿合买提站长说:“我看这些机器是可以修理好的。”说着就动手修理安装。他的技术是那样熟练,连农具站干部也看得出神。站长马上用广播喇叭表扬了他,把他从杂工提升为农机修理员。这些事实,使托乎提觉得世界大大变了样子。
解放初期,新疆各地农机修理人才非常缺少,托乎提走了一县又一县,帮助农民修配新式农具。从此,他才觉得他的一双手有了用处。他的好名声也因而越传越广。1956年夏天,托乎提正在婼羌县农村修理农具,隔着大沙漠的且末县派人来请他去造那里还没有见过的水轮轧花机。当时婼羌到且末之间的公路还没有修通,托乎提已经七十九岁了,他骑着一头毛驴,随着一帮运输队出发了。
从婼羌到且末是新疆境内一段有名的流沙地带,满眼尽是黄沙滚滚随风流动的沙丘。沿途喝着又苦又咸的水,夜晚就地裹着皮大衣睡在沙堆上。经过了多少天的旅途辛苦,托乎提才到了且末县。
托乎提在当地领导的支持下,一年间帮助农民建立起三座大型水力轧花厂。他制造的水轮轧花机,每台每天可以轧花八千斤,比人力轧花机工效提高一百多倍。
几年以来,托乎提内心深处早就埋藏着一个愿望:作一个有觉悟、有文化的共产党员。他曾经多次地把申请书递给他工作过的单位的党组织。为了学习党的政策,迅速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托乎提从七十六岁那年开始学文化。前后经过八个月,他终于学会了维吾尔族文字母的书写和拼音。一掌握了文化,他首先就买了一本维吾尔文中国共产党党章带在身边。他逐字逐句地研究、理解,他知道上面每一个字是多么重要。
1957年10月,托乎提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且末县当地党组织接收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时,他正刚刚满八十岁。
去年春天,农业大跃进的号角响起来了,边远的且末县感到各种农具、畜力和人力都非常紧张,到夏收前,农具改革运动便闹起来了。托乎提想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当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看到且末县农民用大镰刀割麦,速度太慢,就创造一种人推的或者是马拉的割麦机;他觉得轧花机效率还低,而机器房棉絮尘土飞扬,又妨碍工人健康,便想法改进了水轮轧花机。眼看麦子就要收割,且末这个产粮县连个打场的石?也不多,急需创造一种新的打场机器。从这以后,托乎提就日夜思考、设计起打谷机起来了。他一会儿拿起铅笔在纸上画,一会儿掏出粉笔在墙上画。夜晚想得闷了,他合衣而卧;觉得有一线希望,立刻跳起再画。白天想得闷了,就上街道透透风。在街上散步时,手又情不自禁地在空里画起来了,他一心想着模型图,简直连路上的行人也视而不见。在他和困难作斗争的时候,中共且末县委副书记郝树川同志经常来鼓励他,劝他不要灰心丧气。这样托乎提终于在七天内把模型图设计出来,又加上二十五天的制造修改,一架被命名为“东风牌”七马力的水力小麦脱粒机制造出来了。经过试验,只要四个人操纵,每小时可脱小麦八百五十斤,顶上一百多头牛踩场的效率,打出的小麦也干净。群众都高兴地说:“托乎提阿卡真是我们且末县的技术革命家!”
东风牌小麦脱粒机制造成功后,库尔勒专区请他向全专区五个县的铁木工匠传授制造小麦脱粒机的技术。在那里他又进一步研究把它改为各种粮食作物的万能脱粒机。当他动身到乌鲁木齐开会的时候,年轻的维吾尔铁木工匠们都无比兴奋地替老师傅送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