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发扬革命传统 鼓足更大干劲 改变山区面貌 陕北人民力争今年粮食更大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22
第5版()
专栏:

发扬革命传统 鼓足更大干劲 改变山区面貌
陕北人民力争今年粮食更大丰收
本报讯 陕北革命老根据地的人民,正发扬光荣革命传统,以冲天的干劲,在去年大跃进的基础上争取今年的更大跃进。今年,全区的粮食产量要在去年翻一番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使这个历史上的缺粮区由去年的自给自足再一跃而为富裕;一向被认为贫瘠山区的面貌也将进一步大大改观。
现在,陕北农村中的各项工作蓬蓬勃勃。全区一百多万劳动力分别组成的积肥、水利、麦田管理等专业队,正在冒着零下的严寒,紧张奋战。千山万沟里到处都是积肥的人群,一万多个积肥专业队正在山前山后,点燃起熏肥的火塔,满山遍野,浓烟四起。一群一群的人踏破皑皑白雪到梢林里去炸开冻土,找到了许多腐烂的枯枝落叶肥窖。沟里沟外,满载着粪土的大小车辆,络绎不绝。二十多万人组成的水利大军,在一百多个工地上冒着严寒,坚持施工,凿山炸石的响声,震荡着山谷。在靠近河流的地方,成千上万的农民打开冰块,背冰润田。截至目前,延安和榆林专区共积肥一千九百亿斤,等于1958年全年全部耕地的总施肥量。现有的水地已达二百一十六万亩,比1958年的实灌面积多出一倍以上,扫雪归田和背冰润田共达四十七万亩;新修、补修的水平梯田二百多万亩,深翻地六百九十万亩,也都比1958年有了很大增加。现在,陕北全区正在开展备耕活动,对全部耕畜进行逐槽检查,加强饲养,并大力整修农具,调运、选晒良种,准备迎接春耕。
“作自然界的主人!发挥革命传统,鼓足更大干劲,改变陕北山区的面貌,争取今年更大的跃进!”这是陕北二百四十多万人民在去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发出的豪迈口号。陕北山区地形复杂,雨量少,气候寒冷,风沙、冰雹、旱、涝等自然灾害很多。一向有些人认为高速增产粮食是不可能的。可是,大跃进的实践证明:只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可以改变陕北自然面貌的。过去因为春旱严重、解冻迟而霜冻早,几乎给农作物的播种、生长造成了不可克服的困难。但在大跃进中,群众采取早动手,冬季修水利等办法,结果避开了霜冻,获得空前的大丰收。过去风沙的侵袭也被看成是无法征服的困难,但是,群众研究了当地水、沙等特性之后,创造了以水拉沙、种草植树、营造防风林等办法制止沙漠流动,去年共营造防沙林五百三十万亩,等于1957年造林的十倍。同时,引水拉沙,改造沙丘为农耕、林牧地一百多万亩。过去,人们认为贫瘠山区粮食增产最多不过百十斤,但是,去年这个地区出现的亩产千斤以上的高产田就有五千六百四十亩,亩产四百四十斤到一千斤的有五十万亩。这些高产田有不少都是在过去人们认为是薄地、坏地或不毛之地上出现的。延安县东方红人民公社在三十五度的山坡上,培育出亩产四千多斤的高额丰产糜子。榆林县花园沟农民,在贫瘠的沙地上试种的水稻亩产达到三千九百六十三斤。这些成就更进一步的激起了人们的冲天干劲。今年,陕北全区的群众决定要在占耕地面积20%的土地上,达到亩产千斤以上,并且以这些高额丰产田为前进阵地,带动一般农田全面增产。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各地的粮食增产计划比去年跃进的幅度更大,措施也比去年更加具体;各级领导比去年抓得更早、更快、更好、更紧,广大群众的干劲也比去年更大、更猛。(王永)(附图片)
榆林人民大革沙漠之命,修建了一条纵贯县境南北、长达二百八十里的渠道——榆林渠。图为人民正在开渠。(陕西画报社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