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商丘城关公社提口大队老年中年青年农民共集一堂 为大秋定苗找到合理密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02
第3版()
专栏:

商丘城关公社提口大队老年中年青年农民共集一堂
为大秋定苗找到合理密度
本报郑州28日电 密植有没有好处?怎样才算合理密植?河南省商丘县城郊公社提口大队在5月8日,召开了有老农、中年、青年农民参加的座谈会,通过总结历年来的密植经验,讨论研究了今年大秋作物密植的幅度。会上通过各种不同意见的交锋和摆事实,讲道理,大争大辩,统一了思想认识,确定了不宜太稀,也不宜太密的密植原则,为大秋定苗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密度。座谈会开始,讨论了密植有没有好处?这个问题马上得到全体出席座谈会的人一致肯定,大家认为几年来农业生产不断提高的事实证明,合理密植是农作物增产的中心环节,是农业生产大跃进的主要经验之一,密植后发挥土地潜力,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穗数和粒数,提高了产量。但是,大家也认为密植必须合理,要依据土质的好坏,管理水平,肥水条件,作物的特性,地区、气候的不同,来确定合理的密度,而不是越密越好,盲目的密植。有些对密植有怀疑的人在会上也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老年社员王坤秀说:庄稼种稠了,棵细叶黄穗头小,一遇风雨就要倒伏,俗话说:“稠倒庄稼稀倒房”,今年的小麦“高产田”有的不就是因为稠了才倒伏的吗?我看还是把苗留稀点保险。他的话马上引起青年农民的反对,小伙子赵洪成说:“不能拿老眼光看新问题,去年咱队因为密植增产将近一倍谁不知道!?去年,劳动模范侯友惠种的两块棉花,管理相同,土质相同,结果留苗四千多棵的亩产籽棉五百多斤,留苗三千棵的亩产不到四百斤,这不是密植好处是什么?”生产队长王宝惠也说:“今年小麦倒伏原因很多,如氮肥过多,浇水不当。密植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需要多施肥,多浇水,只要认真按照‘八字宪法’办事,密植就能够充分利用地力,达到增产的目的。”
会上,还依据合理密植的原则,正式研究和确定大秋地定苗的规格。许多老农都根据自己的生产经验,纷纷提出不同作物的密植程度。五十多岁的老农赵得友说:“种高粱,如果用两条腿耧播种(行距一尺六寸)每亩留三千棵苗,棵距就太近了;要用三条腿耧播种(行距八寸),每亩留三千六百棵苗,穗头大,能够增产二成。”大家还认为分枝分蘖性强的品种,密度可以小些,分蘖分枝性弱的品种,密度就可以大些;红芋拖秧长的品种,密植可以小些,拖秧短的品种,密度要大些。大家还认为在进行大秋地定苗时,土壤、肥水、劳、畜力等好、坏情况,都是决定密植的重要条件。经过对大秋作物逐项认真的研究,最后确定了高粱、棉花、玉米、红芋、谷子每亩的合理密度,密植幅度确定后,到会的社员都十分满意,认为符合大队的土质情况,自然条件和当前的管理水平,增强了争取丰收的信心。现在,全大队正依据这个标准,紧张进行各种大秋作物的定苗活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